目前,米么金服旗下的网站、App已无法使用,么么钱包也无法申请贷款。么么贷用户表示,米么金服已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清收贷款。即使贷款已结清,仍频频收到第三方平台的催收信息。「镭射财经」就经营变动问题致电米么金服求证,但电话未接通。
伴随港美股赛道竞争风起云涌,时势造英雄成就的富途平台,正在国际化道路上高歌猛进,但另一方面,当互联网流量红利褪去,港美股市场大起大落,能否继续保持对新用户频繁交易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市场拓展进程能否实现预期,也影响着富途国际化战略进展。
58数科旗下贷款平台58好借近期上线一款大额车主贷产品,产品页面信息显示,该产品为车主专享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大额低费率,未明确展示贷款利率。依据监管利率公示规定,58数科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过度聚焦营销与业绩,或与流量焦虑相关。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原消费金融的股东生态流量有限,又缺乏线下场景分期流量,主要获客渠道依赖线上广告投放和助贷。迫于获客压力,中原消费金融不得不增加营销支出,这也将抬升经营成本,最后可能会让中原消费金融在行业利率下调形势下…
业内人士分析,小米与蚂蚁对旗下消费金融公司的控制权相似(均持股50%),对照蚂蚁集团消费贷业务整改方案,小米完全可以把小米小贷的消费贷业务也转给消费金融公司,这样不仅整改更彻底,而且节省小贷业务的运营成本。
经历过市场浮沉的宜信,正处于艰难的复苏爬升阶段,崖壁之陡峭,怪石之惊险,让宜信的复苏前途未卜。宜人贷上市时,国内有一本杂志把唐宁等人重返华尔街的故事,标榜成一个时代的金融变革力量正在崛起。最终的结果是,上市即巅峰,宜信老矣,而那本杂志也早已落满了灰尘。
在数禾科技补齐资金、流量、风控短板前,更应该先建立合规生态,否则无法形成用户、场景、风控与资金的良性循环。就好像当数禾科技CEO徐志刚兴致勃勃地谈起普惠金融时,被小店邦套路的小微商户不知道他谈的究竟是什么。
隐私保护漏洞也显示哈啰出行经营模式较粗放,未做到精细化治理。在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商业底线的语境下,哈啰出行急切向平台型互联网企业进化,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它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否则等待它的就是高额的违规成本。
其实在数禾科技的助贷业务中,小微贷线下展业也比较混乱,饱受业内诟病,尤其是通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免息大额的地推话术获客,坑惨商户,招引借款人和同业吐槽“丝毫没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