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2日收盘,颐海国际的股价为21.85港元/股,相比去年148.3港元的最高点跌幅超过85%,目前总市值约235亿港元,蒸发掉约1400亿。而相比A股一众调味料同行,颐海国际的估值也处于明显的低估状态。
22个月的“雪崩”,若说是大盘不好,大盘在此时间区间并没有太大变化;若说是因为行业不景气,化妆品行业在区间开始到2021年6月还经历了一大波上涨。丸美股份何以“独善其身”?究其原因主要是三点,前期过分透支估值、股东持续减持套现、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与净利润同步下滑的,还有呷哺的股价,相比去年2月份27.08港元/股的最高价,截至3月17日收盘,已经跌至3.64港元/股,跌幅约为87%,总市值仅为37亿港元左右,昔日的300亿市值只剩下一个零头。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货化妆品确在崛起,珀莱雅、花西子等也都取得了一席之地。但国货的崛起之路并不平坦。在过去,要用一点点积累的那些经历过“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时代的消费者对国货那点可怜的信任去瓦解强敌的护城河;而现在,优秀的国货却又要承担被一些无良商户破坏国产信…
从目前五粮液的走势上观察,资本市场似乎信心不足。从2021年2月19日的最高点354.61元/股,到3月7日166元/股的收盘价,五粮液在过去一年的跌幅超过50%,已经腰斩,总市值蒸发接近7000亿元,相当于蒸发掉了一个比亚迪。
无论从个人投资的看品牌看赛道,还是机构的看产品看研发,江淮汽车目前的业绩窘境,都还没有对公司估值造成太大的冲击。毕竟,身处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亏钱不丢人,没技术没市场才丢人。
目前,小康股份与华为再次合作的“问界M5”即将上市,但销量如何难以确定。而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小康股份净利润预计亏损15.5-19.5亿元。这种情势之下,小康股份未来的造车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连年亏损的业绩能否撑得住当下600亿的市值?
归母净利润直接打一折,回到2011年刚上市的水平,索菲亚这份成绩单说实话不好看。于是乎,“未卜先知”的资本市场便结合着地产业的极寒形势,毫不留情地把公司估值杀到近十年中最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