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 雷达财经

白云山:语出惊人 业绩藏“雷”?

2021/5/19 12:46:32 0人评论 842 次

令投资者担忧的是,白云山的钱去哪了?

来源:中访网

说话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公开场合说话更需要掌握技巧,否则语出惊人可能会变成一场“惊吓”。

“雷语”引争议

在此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活动中,广药集团董事长(同时担任白云山董事长)李楚源称,“广州还有两座大山,钟南山和白云山。所以白云山的板蓝根一喝,口罩就不用戴,所以今天我没戴口罩”。

不仅如此,李楚源还表示,“新冠是欺负弱者,你身体强大了,它就欺负不了你”。

而值得注意的是,3月21日,中疾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在人群聚集的室内或封闭的场所仍然需要继续佩戴口罩”。

该董事长的争议言论迅速引起了舆论发酵,这究竟是调侃玩笑还是借机宣传?但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此番言论在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的背景下,毫无疑问是缺乏社会责任的体现。

中国网引用某律师观点表示,该发言若非调侃,则涉嫌虚假宣传。

广大网友对此言论和该董事长表示了质疑,有投资者甚至直言“赶紧换董事长”。

而后,有人在网上公开表示,自已于4月20日向广州昌岗派出所提交了举报材料,要实名举报李楚源散布疫情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

“神奇”的板蓝根

有意思的是,在2020年10月,白云山板蓝根还因与疫情产生“插曲”而受到热议。

去年10月13日,一则标题为“钟南山:白云山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毒有效不会乱讲”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两天后,广药白云山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钟南山院士团队体外研究发现白云山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文章。

随后,云山板蓝根产品销售火爆,出现抢购现象,白云山A股和H股股价均受到提振并大幅拉升,10月16日,白云山股价涨停,A股和H股市值飙升约100亿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喝板蓝根可预防新冠病毒其实是谣言。

钟南山本人也出面澄清称是有人断章取义,“我在几天前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合作协议(论坛)中曾讲过一句话,复方板蓝根,而非板蓝根在实验室有抗新冠病毒作用,这离体内有效还很远,白云山药厂作为‘内行人’应很了解,但有人断章取义,将我这句话扩大,甚至说是板蓝根,这是一种歪曲”。

10月2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回应表示,证监会、交易所已经关注到了近期媒体对白云山的相关报道,公司也于19日发布了澄清公告和风险提示。证监会将密切关注相关公司及相关事项,若发现违法违规,将依法严肃查处。

最终,这一段插曲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白云山这略显尴尬的行为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业绩暗藏玄机?

白云山作为国内医药龙头企业广药集团旗下公司,于1993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我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广东医药巨头。

而在2020年,白云山的营收、净利润却双双下滑。报告期内,白云山实现营收616.74亿元,同比下降5.05%;实现归母净利润29.15亿元,同比下降8.58%。

其中,王老吉作为白云山旗下最赚钱的产品,去年其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下滑。

2020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62亿元,同比下降33.36%;净利润为11.95亿元,同比下降13.41%。

同时,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5.85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50.2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8.35%。

2020年度,白云山短期借款达82.66亿元,同比增长40.8%,创下新高。截至2020年底,流动负债达292.43亿元,负资产负债率达52%。

令投资者担忧的是,白云山的钱去哪了?

就在前几日,网易清流工作室一篇题为《白云山现隐秘交易,多起官司或牵出业绩造假》的文章引发了关注,文章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7起法律诉讼中,白云山的并表子公司在法庭上主动承认“从事虚假贸易”......历年以来,白云山仅诉讼中提及的虚假贸易金额就至少在3.4亿以上。对于部分涉案的货款,白云山将其列为“应收账款”......白云山却从未进一步交代过纠纷缘由。

据该文章,诉讼案原告与白云山乃至下游客户根本没有真实的货物流转,而是一场以贸易为名的资金拆借,即为“假贸易、实借款”的融资性贸易......据广药公司原董事长冯耀文向公安机关供述,从事上述虚假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业绩”。

真相到底如何呢?白云山的经营情况是否稳定?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想知道,不过,白云山还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