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2021年以来,实地地产一直处在舆论旋涡之中。
“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后,很多企业为了套利或者低成本融资,开始签发票据。票据专业人士指出,银票还好一些,信用背书是银行;商票的信用背书是企业,企业的风险要比银行大的多。
据了解,中介机构购买商票后,可再将其质押给银行,或通过低买高卖的转让获利。资质越好的企业,其商票可转让的价格空间就越大。
但企业找中间商也会存在一定风险,商票中间商是商票流通中的常见环节,但是商票在流通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涉嫌欺诈的行为发生。
据公开资料表示,实地地产全名实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自2020年11月20日首次赴港IPO递表失效后,高管陆续离职,尤其春节前后,高层经历大换血。
经过两个月的调整,在实地地产逐步向稳发展时,又陷入“商票拒付”的风波之中。
这几年,实地地产一直陷入舆论的风口,对于高杠杆引发的后遗症迟迟得不到很好的医治。
众所周知,上市是扩大企业知名度、拓展融资方式的途径,特别的对于高杠杆发展的房地产企业。
2020年5月20日,实地地产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不过,截止2020年11月20日,已经失效,实地地产首次IPO以失败告终,截至目前实地地产未再次递表。
纵观实地地产的发展,2006年创立于广州,业务主要为在大湾区开发智慧住宅物业。截至2020年3月31日,实地地产在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华中和西部核心城区及华北地区选定了14个省份或直辖市的25个城市,合计共同持有37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产项目。
实地地产应占土地储备1016.9万平方米,包括可供销售或可出租建筑面积55.44万平方米的已竣工物业、总规划建筑面积624.2万平方米的开发中物业以及总规划面积337.29万平方米留作未来开发的物业。在土地储备面积中,广州与贵州所占的比重最大,广州占了11.4%,贵州占了11.1%。
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在2015年之后。2015年实地地产销售额14.6亿元,却大手笔斥资31.32亿元,连续拿下广州黄埔区的“明星板块”长岭居8宗宅地,成为该板块的最大“地主”。
2015年14.6亿元,2016年破百亿,2017年以201.1亿元的销售额跻身百强名单。2017年至2019年,总收益从38.7亿元升至83.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6.6%。税前利润从4.14亿元增至17.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02.9%。
不过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财务状况也在趋紧。据招股书显示,实地地产2017-2019年近三年的现金净额分别录得18.70亿元、-3.6亿元和-21.76亿元。再以融资成本为例,近三年分别录得6.59%、6.67%及8.37%。
据其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实地地产净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3809%、533%及225%,处于行业的最高区间,远远高于红线净资产负债100%以下的标准。
在融资新规“三条红线”之下,银行信贷收紧,资本市场对于中小房企的态度越来越冷淡。中小房企想要实现融资扩张,更加困难。
本站付费阅读5153阅读2021/2/7 10:16:45
转载付费阅读59065阅读2024/3/15 10:30:23
ST南卫称车载急救包在自营旗舰店有售,公司此前被立案或面临索赔
本站付费阅读164682阅读2023/9/21 19: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