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中访网
责编 | 秋山
11月2日下午,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披露了一张罚单,浙商银行衢州分行因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对公信贷资金挪用于房地产行业被处罚款人民币70万元。
这是今年以来,浙商银行的第十一张罚单。近年来,浙商银行在业务激进扩张的同时面临着不良率持续攀升,业务频繁踩雷,高管“贪腐”丑闻不断的尴尬局面。
激进扩张后,踩雷不断
浙商银行,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2004年经改制重组为现在的浙商银行。2016年浙商银行在港交所上市,2019年底登陆A股。
浙商银行起步虽晚,但是业务扩展十分激进。2014年底,浙商银行总资产为6699.57亿元,2015年仅用一年资产规模就突破万亿元达到1.03万亿元,随后几年基本保持每年2000万左右的增长幅度,到2020年总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元,达到2.05万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18万亿元。
短短几年时间,浙商银行从一家地方小银行成长为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之一。不过,激进的业务扩展给浙商银行埋下不少“雷”,近几年浙商银行大雷小雷踩了个遍,接连踩中了新光、银亿、康美、北大方正等“大雷”。
早些时候,浙商银行还通过股票质押给乐视网融资了数十亿元、为钜盛华举牌万科输血。如今,乐视已退市、宝能系也在近期爆发了现金流断裂的危机。
在新光控股爆雷事件中,浙商银行申报贷款+股票质押+持有债券的总金额为23.21亿元。在“银亿系”重整案中,浙商银行涉资一亿元。2020年,国内校企龙头北大方正轰然倒塌,浙商银行又加入讨债大军,涉及金额20.5亿元。在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爆雷事件中,浙商银行踩雷金额规模高达40亿。
高管“前腐后继”,曾收上亿级罚单
浙商银行频频踩雷凸显了公司风控上的短板。与此同时,浙商银行近几年也出现高管贪腐的情况。
2019年12月,原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清良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并被判处十四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250万元人民币。
判决书显示,在任职期间,顾清良曾为多位浙商银行员工工作调动、职务晋升等提供便利而受贿,行贿人涉及时任上海分行党委委员李某、时任上海分行机构信贷部总经理吴某、时任上海分行陆家嘴支行行长孟某、时任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叶某等,受贿金额高达1242万元。
而早在2018年3月,浙商银行原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淑卿贪污罪二审维持原判,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在公司高管相继落马后,浙商银行高管队伍“大换血”。今年6月7日,浙商银行三大行长纷纷辞去职务,浙商银行徐仁艳辞去执行董事、行长、战略委员会委员及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徐蔓萱辞去副行长职务;刘贵山辞去副行长及首席风险官职务。
高管贪腐背后也凸显了公司治理上的不足。近年来,浙商银行罚单接连不断,甚至出现上亿级的罚单。
2020年9月4日,浙商银行因31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1.012亿元,该行的7名责任人员也被处以警告处分,并被处以30万元罚款。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不良资产虚假出表、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帮助交易对手实现资产虚假出表等。今年以来,浙商银行已累计收到11张罚单。
不良率持续攀升,欲募资补充资本金
浙商银行业务激进扩张背后,公司的不良率持续攀升。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季报,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1.37%、1.42%、1.52%。同期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04.14亿元、141.47亿元、170.45亿元、199.83亿元。
与此同时,在不良双升的情况下,浙商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下滑。2018年,浙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70.37%,到2021年三季度这一数据降至185.18%,比2020年末下降5.83个百分点.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今年9月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73%、9.51%、8.45%,达到A股上市后最低水平。
对此,浙商银行启动了百亿级别的融资规划。今年10月29日,浙商银行披露配股方案,拟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的比例配售不超过63.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至此,浙商银行在A股累计融资到了305.97亿元。浙商银行融资融得不少,不过股价却常年处于破发状态。2019年11月26日,浙商银行登上A股,开盘10秒即破发,截至2021年11月8日收盘3.41元,股价创下历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