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主编推荐

泉源堂大药房再谋上市,持续亏损如何破?

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被多家资本“下注”,包括成都盈创新科、成都高投、普华资本、一村资本、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等,累计融资金额至少7亿元人民币,

文 / 八真

出品 / 节点财经

据节点财经消息,12月22日,成都泉源堂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源堂”)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花旗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据悉,这是继其2021年6月9日递表失效之后的再一次递表。早前的2015年8月,泉源堂曾以股份代号833409在新三板挂牌。

招股书显示,泉源堂由成都蒲江名医李希臣创立,最早的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算是一家“百年老字号”品牌。

2012年9月,家族第四代传人李灿成立成都泉源堂大药房,由此开启“全渠道智慧零售药房”布局,并为客户提供SaaS解决方案服务。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泉源堂在中国15座城市,拥有471间线下零售药房。

不过,该公司仍然面临无法盈利的困境。

于2018年-2020年,泉源堂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76亿元、8.58亿元和12.49亿元,对应净亏损分别为9343.1万元、1.66亿元和1.5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4亿元。

2021年1-9月,其营收和净亏损分别为12.81亿元、2.22亿元,同比上升46.6%、96.5%。

对此,泉源堂解释称,主要系持续扩张线下零售药房网络,产生大量履约费用、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赴港上市,泉源堂估值比新三板摘牌前的408.74百万元大幅提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被多家资本“下注”,包括成都盈创新科、成都高投、普华资本、一村资本、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等,累计融资金额至少7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国生物制药的加入,让泉源堂能够扩展直接面向患者的药品资源。

另一发面,公司的业务规模及模式与新三板摘牌时存在重大差异,彼时主要专注于B2B及B2C,并无从事SaaS业务,并旨在发展新零售业务。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