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云地产界
撰文:于婞
编辑:卢泳志
亚朵酒店又传出了上市的消息。
4月19日,据财联社消息,亚朵酒店集团计划今年在美国首次公开招股,募资约3亿美元(约合19亿人民币),美国银行和花旗帮助安排交易。
风云地产界(微信公号:fydcj888)就此消息向亚朵酒店致电求证,截至发稿,并未收到明确回复。
01
4年上市长跑
这不是亚朵首次传出IPO消息。
早在2017年,亚朵商业管理集团董事周宏斌就曾公开表示,亚朵已有了明确的上市计划,希望三年左右在A股完成上市。
2019年6月,亚朵聘请中信建投证券为其进行上市辅导,并于6月17日向上海证监局报送了全套辅导备案文件。
2020年,三年之期已到,亚朵却公告称公司近期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发行上市计划做出调整,经过与中信建投友好协商后一致同意终止上市辅导工作。
随后,公司选择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依然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并预计于2020年4月份之后申请辅导验收。此后便再无上市进展。
2021年4月19日,是继2020年4月后,亚朵又一次传出上市的消息,但上市地点却由A股转向了美股。
02
IP增长乏力
亚朵酒店的主公司全称上海亚朵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当前注册资本为2.5亿元,主要从事酒店管理、物业管理等业务。
公司创始人王海军将亚朵的商业模式描述为“酒店+人群+IP”,通过“引入更多的跨界IP,打造更高的知名度”。
在官网的品牌框架中,跨界合作的企业包括网易云音乐、网易严选、虎扑等8个热门IP。
来源:官网截图
王海军曾在采访中表示:酒店不应该只是睡觉的地方,酒店可以有更多内容。他还给自己起了个颇具江湖气息的花名——耶律胤。
IP是亚朵酒店的一大特色,凭借独树一帜的风格,亚朵曾颇受资本青睐,且为亚朵带来了额外的收益,2017年,耶律胤就曾在媒体上证实,2017年亚朵的毛利率达到了65%,而非客房收入达到了20%,这些收入主要来自于购物、金融以及旅游线路的运营营销。
但在4年的上市长跑中,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改变,亚朵酒店IP之路增长乏力。
一方面,近年来IP跨界在酒旅行业蔚然成风,已成为一大趋势,并非亚朵独有;另一方面,IP本身也存在过气或暴雷的风险,如曾经风靡一时的网易云音乐如今被嘲“网抑云”,这对于亚朵的酒店IP也是一种折损。更有业内人士透露,亚朵IP合作的KPI是以数量为计算的,这也会使IP的质量和后续的维护不能得到保证。
IP已扛不起大旗,酒店数量方面,截至2020年7月20日,亚朵已开业526家酒店,而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锦江酒店集团仅2019年就净开业了1100家中端酒店,华住酒店集团2019年净增中端酒店795家,其旗下全季酒店数量便从2019年末的831家增长到2020年末的1105家,呈快速增长态势。
与同样深耕中端市场的酒店相比,目前东呈国际集团集团旗下拥有超过3000家酒店(含筹建),客房数超过24万,分布于全球200多座城市;而尚美生活门店总数突破5500家,覆盖全国333座城市,为亚朵的10倍。
03
融资“断粮”四年,A股转美股能否可行?
A股IPO长跑4年,又突然掉头到美国公开招股,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应该是亚朵酒店的财务指标或股权架构不能满足A股的要求。
公开资料显示,亚朵酒店成立之初便颇受资本市场青睐。
2012年12月,一经成立,亚朵便获得了德晖资本1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约合人民币1亿元);此后,又分别在2015年、2016年完成了B轮、C轮融资,投资方为去哪儿和君联资本,共融资8.4亿人民币。三轮融资总额约9.4亿人民币。
2017年,亚朵酒店完成D轮融资,但融资金额尚未披露,且至今已经4年有余。
有业内人士透露,“亚朵现在资金紧张,谋求上市一搏,否则实在没法给投资人交代。“
而相对于国内上市有若干规定和排队审核的情况,境外上市比较宽松,在当前情况下,对亚朵酒店算是优选。
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也表示,从融资不太顺利和更换上市辅导来看,亚朵酒店有一些影响上市计划的问题存在。但是为了回应投资者的期望,上市又不能回避,因此选择容易走通的路径。
股权方面,亚朵酒店的主公司为上海亚朵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Atour Hotel (HK) Holdings Limited,注册地在香港,是亚朵酒店的全资控股公司。
来源:企查查
柏文喜认为,亚朵酒店所在的文旅行业,并不是目前资本市场中的限制性行业,所以由A股转美股,不是行业政策的问题,而是由其财务指标和股权架构导致的。
美股对于公司的财务指标要求更为宽松,对于资本架构也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和要求,对于上市公司来讲比较宽容,这也是美股的吸引力所在,柏文喜表示,再有就是美股都是市场化发行,主要取决于发行人的状况和市场的供求关系,监管部门并不进行控制和审批。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也认为,对于酒店业务来说,其在A股上市确实有很多压力。就A股这两年给予的上市机会看,更多的还是给予一些新产业,传统产业要上市是有压力的。
当然类似做法也和万达类似,在A股上市等待时间太久,选择到美股上市,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