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
对生物体的存在和延续而言,新陈代谢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生活中同样如此,万能充、3.5mm耳机孔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让步于Type-C接口和无线耳机。新的事物总要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对于资本市场,这个道理同样适用。表现不佳的上市公司终将退出A股舞台,为优质公司和新生代让出位置。因此,当一家上市公司即将退市时,迎来通常都是股价暴跌。
复牌首日,新光退暴跌87%
6月1日,*ST新光复牌,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证券简称新光退。根据公告披露,退市整理期共有15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2日,交易期满公司将被终止上市。
由于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首个交易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新光退开盘暴跌84%,截至收盘,公司报价0.39元/股,跌幅87.58%。
值得一提的是,新光退的实际控制人之一周晓光,被称为“中国最励志女企业家”,她也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女主角原型,曾被认为其代表了一种敢闯敢拼的商人精神。
自2016年发展至今,*ST新光旗下的主要业务有两大块,一块是集中在浙江地区的房地产业务,另一块是生产、制造精密机械产品,包括回转支承和汽车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等。
不过,由于长期的债务危机,叠加周晓光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ST新光也无力回天。此前,公司2021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情况触及了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最终引发了今日的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据最新一期数据,截至4月20日,新光退仍有1.27万户股东,这些投资者面临的高风险不言而喻。
同样暴跌的,还有今天进入退市整理期的个股科迪退,截至收盘,科迪退暴跌72.15%,报价0.66元/股。
2022年4月30日,*ST科迪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9.3.11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除此之外,圣莱退在昨日暴跌79%后,今日继续跌停,目前总市值仅有1.5亿元。腾邦退、退市昌鱼、德奥退、退市中天等退市股也纷纷大跌。
总的来说,近日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普遍重挫,特别是退市整理期首日跌势相当惨烈。值得一提的是,5月份的前十大熊股,清一色均为退市股,月内跌幅均超过50%。
游资爆炒,退市游久连续涨停
虽说退市通常面临着暴跌,但凡事总有例外。近期部分退市股票的强势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退市游久表现最为亮眼。继此前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后,6月1日退市游久开盘再度涨停,录得四连板,近5个交易日涨幅已达41%。但随后开始走低,截至收盘报价1.13元/股,涨幅2.73%。
从退市游久过去几日的龙虎榜数据可以看出,上榜的全部是营业部席位,其中有多家营业部连续上榜,游资炒作痕迹明显。
上海 证券报指出,值得警示的是,虽然可以参与退市股交易的投资者数量有限,但退市股的炒作效应仍有可能导致“炒小炒差”之风复燃。在此背景下,对于初露苗头的退市股炒作之风,有关部门应及时予以遏制,以维护好目前市场崇尚价值投资的清朗之风。
同时,有市场人士提醒,“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必须警惕这些退市股在最后交易时段上演诱多行情,部分短炒资金抄底可能在为最后出逃做准备。在大部分退市股股价几乎跌无可跌的诱惑下,有些短线资金不惜火中取栗,甚至对退市股未来重新上市的可能性抱有期待,这都是不可取的,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对待,切勿跟风,避免出现损失。
退市潮来袭,A股“优胜劣汰”提速
整体来看,多数退市股票依然难逃大跌命运。进入5月后,市场似乎也加快了对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速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32家上市公司退市、进入或等待进入退市整理期。
此前,沪深交易所公告显示,今年预计有超过40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是过去三年的总和,创下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沪深交易所累计发布了29则有关终止上市公司的公告,其中,深交所发布了11则;上交所发布了18则。
根据2021年年报,沪深两市共有42家公司触及退市,其中,沪市有18家、深市有24家,其中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占比达到95%。这些公司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有的曾是市值百亿的行业翘楚,有的曾是被市场追捧的大牛股,但最终仍主营乏力,无奈告别资本市场舞台。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稳步推进,在资本市场的出口端,退市新规的实施意在打破市场原先“只进不出”的老问题,重塑“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新生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股被市场淘汰。
归根结底,“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事物发展的准则之一,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因此,投资者也需要理性看待退市常态化。当然,也要提高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远离有退市风险的股票,远离火中取栗的超高风险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