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主编推荐

增收不增利,激进发展的中骏集团“一体二翼”难见效?

欲速则不达。

来源:中访网

近日,素有激进之称的中骏集团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中骏集团全年合同销售额达到约1015亿元,其中包括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60.9亿元。

尽管2020年,中骏的整体表现不错,总体数据冲亿。

不过,仔细看中骏的数据报告,就会发现公司在净利润和债务的表现却一点也不美。

尽管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4%,而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长8.1%。毛利率则由2018年的34.6%下降至2019年的约27.6%,2020年继续下降至约24.1%,从股价上看,近三年中骏集团控股(HK1996)始终保持在2~4.6港元之间波动,表现平平。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这么不客气的说,中骏集团的业绩总体表现是“增收不增利”的。

如果大家有留意过中骏市值的变化,估计很多人会纳闷,中骏好歹也算是千亿规模房企,为何上市10来年,市值却总在百亿徘徊?

作为成立于1987年的闽系房企中骏集团来说,实力还是不容小觑。在成立第23年的2010年,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13年开始走向全国,2017年总部移师上海。

有意思的是,中骏集团的总部搬到上海之后,销售额在一线城市的占比却是逐年下滑。

据财报披露,2017年-2019年,中骏集团一线城市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3.1%、15%、13.2%。

2020年中报显示,中骏集团一线城市销售额占比仅为7.4%,二线城市占比60.7%,三四线城市占比31.9%。

长期关注中骏集团,就不难发现,公司的绝大部分的收益来自物业销售收入。

2020年,中骏全年收益约325.73亿元,其中,物业销售收入315.54亿元,占比高达96.87%,租金收入约为3.15亿元,占比不足1%。

而与迅速扩张的规模相悖,中骏集团在土地市场上确是一路激进。

在土储布局上,中骏主要聚焦在一二线,土地储备风险更低,目前中骏集团的土地储备主要聚集在一二线城市,占比近80%,其中一线、二线城市占比分别为12%、66%,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地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圈等,且分布均衡。

公司从在2017年开始就大规模的拿地。2017年-2019年上半年,中骏集团的土地储备分别为1557万平方米、2406万平方米、2901万平方米。

欲速则不达。

这句话用来形容中骏,可以概括为:现在的中骏正在为当初的激进扩张买单。 因为现如今的地产行业,已经不再是看“面子”的时代,而是看“里子”。

对于中骏而言,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