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览富财经网 独孤青苍
编辑|念可
日前,“味精大王”莲花健康(600186.SH)宣布进军算力领域,计划拿出大笔资金跨界“豪赌”。
根据莲花健康公告,全资子公司杭州莲花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莲花科创”)与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采购合同》,以单价210万元的价格购买330台英伟达H800 GPU系列算力服务器,合同总价为6.93亿元。
此举引发市场强烈关注,首先是莲花健康主营食品与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跨界”算力领域与主业相差甚远,这也引发上交所的关注;其次是6.93亿对于莲花健康并不是小数目,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可用流动资金仅2000万元,采购金额远超可用资金规模。
此外,蹭上算力概念的莲花健康股价连续上涨,但其对于算力项目的具体规划、商业模式,以及建设进度等情况均未作详细披露,似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01
主业发展疲弱,布局算力也遭遇困难
相关资料显示,莲花健康以食品、调味品的生产经营作为主营业务,旗下产品“莲花”牌味精长期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被评为味精行业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该公司在1997年达到销量的巅峰,营收超过22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43%。但是自从2002年遭遇“味精致癌”等谣言风波后,其销量遭遇断崖式下滑。
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味精消费市场总量从2013年的114.6万吨降至2018年的89万吨,预计2023年全年的消费总量仅为77万吨。2021年,莲花健康的市占率仅为4.9%。
似乎正是看到味精行业发展的“天花板”,莲花健康开始创新求变。2023年半年报显示,莲花健康在6月底成立莲花科创,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业务,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探索的推进速度很快。9月底,莲花健康公告称,莲花科创与新华三签署总价值6.93亿元的《采购合同》。新华三将向莲花科创交付330台英伟达H800 GPU系列算力服务器。公司表示,双方签订的合同将有利于推进公司智算业务发展,符合公司业务整体的发展方向。
但是,算力领域与公司的主营业务之间跨越的幅度确实过大,并且莲花健康采购算力服务器的金额远远超出公司的可用资金规模。根据半年报数据,莲花健康的货币资金为13.8亿元,其中5.9亿元是募集资金,受限资金为7.7亿元,公司的可用流动资金仅为2000万元。
对此,上交所也对公司发出问询函,指出新业务与主营业务具有较大的不协同性,同时要求莲花健康披露采购资金的统筹情况,包括资金来源,公司筹资安排是否具有可实现性,以及是否存在因资金不足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等风险。
主营业务的发展每况日下,开拓第二增长曲线的过程也遇到了较大困难,莲花健康的处境愈发艰难。
02
涉足算力后股价遭爆炒
信息披露却不到位?
览富财经网注意到,莲花健康公布入局算力领域后,其股价也开启疯狂上涨模式,从8月29日至今,莲花健康的股价由3.24元/股上涨至7.56元/股,累计上涨达到133.33%。
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司披露采购合同后,莲花健康的股价更是加速上行,在9月28日、10月9日、10月1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实现“三连板”。
股价的连续上涨,离不开机构资金的推波助澜。2023年6月至8月,多家研究机构对该公司进行了三次集体调研。在参加调研的机构中,除了券商,还有多家公募基金、资管公司等。
在机构调研后的半个月内,莲花健康获得了多家机构真金白银地买入。龙虎榜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内,机构席位共计净买入莲花健康约2743万元,近三个月净买入该股约5886万元。
览富财经网注意到,机构的买入时间,几乎集中在上涨初期。9月4日,莲花健康因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登上龙虎榜,在这三天中,机构席位净买入该股3143万元。9月13日,机构席位再次出现,净买入金额达到2743万元。
虽然股价连续上涨,但莲花健康对莲花科创算力业务的信息披露却少之又少,只是在半年报、调研纪要和异动信息公告中可以找到少许信息。
有意思的是,虽然没有进行详细披露,莲花健康却在其官网上对算力业务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
据其官网信息,9月4日和9月21日,莲花健康总裁曹家胜曾先后两次前往新华三集团进行交流洽谈。9月20日,曹家胜一行前往杭州市钱江世纪城,与对方就加快智算中心项目落户图灵小镇进行洽谈,推动算力租赁业务的实施。
据了解,莲花健康现在的初步规划是建设首期约5000 PetaFlops规模,远期约30000 PetaFlops规模的智能算力集群。公司表示,长期看好智能算力租赁业务和相关配套业务。
03
自愿性信批不是随意披露
今年以来,莲花健康的股价涨幅已经超过150%,跨界高科技使得公司的股价加速上涨。但是,算力服务器和配套设备属于新业务、新领域,与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存在较大的不协同性,该公司在此前也没有相关的业务经验。
目前,姑且不论跨界高科技行业成功与否,反正公司的股价已经涨上来了。
如果这就算跨界成功,那从事高科技产业岂不是如同摆地摊一样容易?有业内观点认为,买了芯片、高端设备就是搞高科技,搞高科技就可以赚大钱,公司股价就能大涨,这或许矮化了“高科技”的内涵,也忽视了其中诸多的不确定性。
目前,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交易等运作,其可行性、完成概率都较为有限,但上市公司却急于披露,甚至渴望早些蹭上“热点”。这类信息一般属于自愿性信批的范畴,随意性比较大。
但是,自愿性信批同样不能胡来,应该遵守“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等原则。
如果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后,实际运作却始终没有下文,那么监管部门也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则,审查其是否触及法律红线,包括信息披露是否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控等。
在破产重整刚刚成功不久,元气仍有待恢复之际,莲花健康斥巨资玩跨界是否稳妥,以及可行性等问题,都需要反复仔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