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系出售南钢相关股权的“百亿纠纷”终于落下帷幕。
最终的大结局是,沙钢方面自愿退出,前提是拿到了一笔满意的补偿款。南钢最终被“半路杀出来”的中信系收入囊中。
对于这一结果,很多人是能够理解的。商场如战场,资本市场的交易往往考虑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价格,还有很多背后深层次的利益牵扯。能够被中信系这样财大气粗的央企收购,不管是对于中小投资者还是未来出于未来的其他考量,都是不错的买卖。
说回卖家复星。这次出售南钢相关股份后,复星的钢铁板块还有哪些资产?复星国际从去年开始面临的现金流压力,现在化解得怎样了?
01
沙钢“煮熟的鸭子飞了”
尽管付出了高额的诚意金,沙钢还是没能阻止“煮熟的鸭子飞了”。
10月14日,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600282.SH,以下简称“南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集团”)的告知函。经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各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最终经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确认,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钢集团”)、江苏沙钢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钢投资”)自愿退出案涉南京钢联60%股权的交易,南钢集团向沙钢集团、沙钢投资支付补偿款。
同时,在收到前述补偿款之日起的三个工作日内,沙钢集团与转让方配合办理转让方持有的质押于沙钢集团的南京钢联49%股权的解除质押登记手续。而收到前述补偿款后,沙钢集团、沙钢投资与案涉其余各方之间不得再因案涉60%股权交易任何事宜相互提起任何诉讼或者仲裁主张权益。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被“横刀夺爱”显然非常不爽,也很委屈,双方最终闹上法庭也不稀奇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说起。2022年10月19日深夜,南钢股份公告称,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投资框架协议》。交易各方有意向转让/受让公司控股股东南京南钢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钢联”)60%的股权。
在这份公告中,双方一开始协商的交易对价不超过160亿元。此外,沙钢集团还需要向其支付80亿元的诚意金。与之对应,复星方面需要将其持有的南京钢联49%的股权进行质押。可见双方当时都是很有诚意的。
今年3月14日,各方共同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复星系相关公司同意以 135.8亿元的价格出售南京钢联60%的股权。
不过,事情在今年4月份突然发生了变化。今年4月2日,南钢股份公告称,新冶钢、南钢创投、南京新工投及南钢集团共同签署《战略投资框架协议》及《增资协议》,新冶钢拟出资135.8亿元对南钢集团进行增资,将持有南港集团55.2482%股权,并成为南钢集团控股股东。
紧接着,南钢集团当天就向复星系公司出具了对南京钢联60%股权行使优先购买权的通知。新冶钢拟出资135.8亿元对南钢集团进行增资,将持有南钢集团55.2482%股权,并成为南钢集团控股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入局的新冶钢(全称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的上级管理单位为中信股份。这次交易完成后,南钢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也正式由郭广昌变为中信集团。复星国际也随即发布公告称,终止向沙钢集团及沙钢投资出售南京钢联相关股份。
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不甘心的沙钢集团选择上诉,双方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复星国际甚至在公告中指责沙钢集团“罔顾基本事实与基本法律关系”“缺乏基本的商业诚信”等。
好在,从目前的结局来看,双方自愿达成和解,这场案涉百亿元的“股权纠纷大战”也最终以各方“一笑泯恩仇”结束。
02
复星系现金流压力已解?
“南钢百亿股权争夺战”落幕,外界更为关心的是,郭广昌的钢铁版图发展状况,以及复星目前的资金流动性状况到底如何?
根据复星集团官网资料,复星创立于1992年,经过逾30年发展,已成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健康、快乐、富足、智造等。
智造板块主要是在聚焦矿石油气资源和智能制造两大领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高科技外延产业。其中涉及资源与环境的业务包括海南矿业和ROC(洛克石油私人有限公司)。
不过,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下游需求萎缩等原因,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也难免受到冲击。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钢协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总体营收65875亿元,下降6.4%;利润总额982亿元,大幅下降72%。
在此背景下,复星集团旗下的海南矿业业绩情况也不十分理想。今年上半年,海南矿业营业收入为24.01亿元,同比减少1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减少30.78%。去年,海南矿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5亿元,同比减少29.66%。
钢铁行业进入艰难时刻,作为一家投资占很大比重的集团,复星选择在此时出售南钢股权,想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更为外界熟知的一个原因是,郭广昌和复星集团曾在一段时间里遭遇现金流压力。
复星所遭遇的流动性困难真正暴露在大众面前还是从去年开始的。2022年6月,穆迪宣布将复星国际Ba3的公司家族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两个月后的8月,穆迪又将复星国际的公司家族评级从Ba3下调至B1。2022年10月24日,复星发布声明称,终止与穆迪就评级服务的商业合作。10月25日,穆迪宣布将复星国际的企业家族评级从B1降至B2。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复星一系列的减持行为还是透露出企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根据征探君统计,2022年,复星国际频频减持股份和出售上市公司资产,涉及的企业包括复星医药、复星旅文、南钢股份、豫园股份、海南矿业、青岛啤酒、金徽酒、中山公用等。
甚至是今年以来,复星减持的动作也没停下。今年3月,媒体传出复星旅文正在考虑出售旗下英国老牌公司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今年5月,复星旗下豫园股份向黑石集团旗下的“BCP ASIA”出售IGI集团100%股权。公开资料显示,IGI又名“国际宝石学院”,是全球知名的宝石学培训及钻石鉴定组织。5月底,复星将广州复星国际中心北塔转手广州知识城集团。
一顿操作猛如虎。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复星国际合并报表总负债为2209.2亿元,对比2022年同期的2611.18亿元,下降401.98亿元。
在今年8月31日举行的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郭广昌表示,复星的现金流压力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现在开始要更多聚焦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根本核心”。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家企业的发展是完全一帆风顺的。而对于经历过种种波折的郭广昌来说,接下来将会如何掌舵复星的发展方向,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丨张玉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