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恒瑞医药集团董事长孙飘扬曾公开表示:“原创药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走创新药这条路,对企业的实力、能力和定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即使在创新研发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恒瑞医药业也无法保证其创新药业绩的稳定性。
恒瑞医药被资本“抛弃”,北向资金日卖出10亿
6月2日,受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影响,连续多日净买入的北向资金转向,当日净流出20亿元。其中有“药茅”之称的恒瑞医药被净卖出额最高,净卖出额为10.01亿元,达到当日净流出总额的一半。
以年初的116.87元/股的今年最高股价来算,恒瑞医药目前股价已经跌去接近30%。在5月份的白马股反弹潮中,部分抱团龙头股收复了大部分跌幅,恒瑞医药的股价却反应平平。
有着“药茅”之称的恒瑞医药为何突然就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了呢?
对此外界分析多与集采政策有关,从近期众多医药股走势来看,集采政策都有重大影响。在带量采购下,药企的产品进入集采必然会被大幅压低利润,没有进入集采的产品又面临市场份额被抢占的困境,企业业绩大受影响。
集采常态化,仿制药占比仍较高
目前,我国已经推进了5批带量采购,大量地方政府也在联合集采,医药行业集采正在走向常态化。未来,越来越多的药品会被纳入集采范围。监管层的目标非常明确地指向为医保基金和患者减轻负担、明显降低药价,各类仿制药的利润空间必然会被大幅压缩。
虽然在创新药方面走在前列,但恒瑞医药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大。恒瑞医药副总经理戴洪斌在2019年末曾经说过:恒瑞医药2018年的174亿元营收中,仿制药营收占比超过80%,而创新药占比不到20%。目前暂无更新数据,但两年时间内恒瑞医药收入中仿制药占比高的状况不可能改变。
因此,未来恒瑞医药业绩会持续受到集采政策冲击。
西南证券预测,随着带量采购品种数量增多,2021年至2022年,恒瑞医药仿制药收入增速分别下降14%和20%,净利率于2022年下降至15%左右。
同时,仿制药还面临着“带金销售”的风险。近年,恒瑞医药几乎每年都会涉及“带金销售”案件,并因为销售费用过高而被不断质疑。近年“带金销售”的监管压力也在不断提升,不久前,恒瑞医药就曾因为“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等原因被财政部处罚。
创新药风险高,未来必然面临不确定性
对冲仿制药不利因素的最佳策略是加大创新研发,不断推出新品。2020年,恒瑞医药投入研发资金达到49.89亿元,同比增长2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7.99%。今年一季度,恒瑞又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研发资金提高到13.16亿元,同比上年大增62.26%。
目前,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已经取得成果,已基本形成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
但是药物研发具有成功率低的特征,创新药收益高,风险也高。其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一个“黑天鹅”就可以导致一家企业巨额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付之东流。
恒瑞医药集团董事长孙飘扬曾公开表示:“原创药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研发人员筛选出1万个化合物,只有不到10个能进入临床,最后可能仅有一两个获批上市,这一过程要十几年、投入十几亿元。走创新药这条路,对企业的实力、能力和定力都是巨大的考验。”
因此即使在创新研发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恒瑞医药业也无法保证其创新药业绩的稳定性。而研发方面的巨额资金投入,也会影响其业绩。
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77.35亿元,同比增长19.0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3.28亿元,同比增长18.78%;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59.61亿元,同比增长19.73%。其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创下自2017年以来新低。
此前,银河证券发布研报称,预计恒瑞医药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69亿元、84.11亿元和105.24亿元。东吴证券预计恒瑞医药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65.46 亿元、84.89 亿元、109.39 亿元。但恒瑞医药2020年的实际利润低于机构的预期。
上述风险不会改变我国医药业越来越重视创新研发的趋势,也不会改变恒瑞医药重视研发的企业决策。但其对企业的估值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冲击,这就是近期资本市场“抛弃”恒瑞医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