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

邦盛科技上市“黄了”:披露信息多处纰漏,陈纯、王新宇为实控人

不难看出,邦盛科技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且尚未实现盈利。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累计未弥补亏损约为1.02亿元。邦盛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其持续保持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加之产业化初期市场推广所需费用增加,导致持续亏损。

来源:贝多财经

出师未捷身先死,邦盛科技IPO“黄了”。

12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浙江邦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邦盛科技”)撤回上市申请,保荐机构银河证券、湘西证券撤销保荐。因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据贝多财经了解,邦盛科技于2023年6月19日递交招股书,准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本次冲刺上市,邦盛科技原计划募资12.67亿元,将用于实时智能平台研发及升级项目、实时智能技术体系产业化、研发中心建设、营销网络建设等。

而在今年9月30日,邦盛科技则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根据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而今,邦盛科技则选择了撤回上市申请。

据招股书介绍,邦盛科技是一家大数据基础软件开发及相关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大数据实时智能平台的技术研究,独立开发了流立方平台、图立方平台、Pipe ACE平台、三核决策平台、关联图谱平台、机器学习平台等大数据实时智能平台软件。

同时,基于以上自主研发的可跨行业标准化使用的平台软件,邦盛科技已形成了面向智慧金融、网络安全等领域多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帮助客户实现高实时、高并发、高精细的大数据处理分析。

整体而言,邦盛科技的收入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01亿元、1.96亿元和2.7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042.05万元、7911.12万元和8057.72万元,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5913.93万元、9795.01万元和9681.66万元。

不难看出,邦盛科技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且尚未实现盈利。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累计未弥补亏损约为1.02亿元。邦盛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其持续保持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加之产业化初期市场推广所需费用增加,导致持续亏损。

报告期内,邦盛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7.05%、50.98%和43.75%,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水平的56.14%、58.33%和56.75%。贝多财经了解到,导致邦盛科技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高毛利产品收入的减少。

招股书显示,邦盛科技的大数据实时智能平台组件业务开发和升级迭代成本计入研发费用核算,同时客户购买时定制开发需求较少,故该产品的交付成本较低,毛利率水平整体较高,在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66.69%、80.04%和76.71%。

另外,邦盛科技的技术开发业务因新员工摊薄了技术开发服务的人均价值,加之该公司为拓展客户,采取先服务、后扩大业务合作的策略,选择性地接受相对较低的服务价格,毛利率水平连年下降,分别为67.04%、46.75%和34.51%。

2021年,邦盛科技的大数据实时智能平台组件服务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4.93%上升至2021年的23.80%,拉动综合毛利率上涨;进入2022年后,该项服务的收入占比降至15.34%,技术开发服务收入占比则大幅增长至39.82%,导致综合毛利率下滑。

报告期内,邦盛科技经营现金流分别为-3995.43万元、-3505.37万元和-5036.61万元,持续处于流出状态。同期,该公司的负债分别为7925.37万元、1.16亿元和1.36亿元,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5.85%、16.17%和17.97%,均呈上升趋势。

另据贝多财经了解,邦盛科技列举了星环科技(SH:688031)、普元信息(SH:688118)、海量数据(SH:603138)等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邦盛科技的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和公开信息存在不少矛盾之处。

以星环科技为例,其2020年、2021年的速动比率分别为6.79倍、4.10倍,而邦盛科技招股书则将其披露为6.76倍、4.08倍。不仅如此,邦盛科技同样将普元信息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数据写错,其披露的独立董事杨鹰彪信息也和多家上市公司的存在差异。

此前,贝多财经曾在报道中指出,邦盛科技并非第一个冲刺上市的金融大数据公司,并称“邦盛科技的上市之路仍是一片迷雾”。在此之前,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众信科”)也曾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并于2020年12月过会。

而在2021年2月,微众信科则因“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被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结案”,而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同年4月,微众信科则选择了撤回上市申请,宣告冲刺IPO失败。

早前,曾有金融大数据公司被立案调查。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魔蝎科技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

本次冲刺上市前,邦盛科技并无控股股东,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宁波穿越持股8.1124%,陈纯、陈航分别持有宁波穿越1%、99%的股权,陈纯系陈航的父亲,为宁波穿越执行事务合伙人。

据招股书披露,陈纯、王新宇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邦盛科技30.1730%的股份,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其中王新宇任邦盛科技董事、总经理。上市后,陈纯、王新宇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降至22.63%,对应的表决权比例较低。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