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必驰”)宣布完成新一轮首期两亿元融资。根据介绍,思必驰将继续加大在语言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对话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软硬件标准化产品在多场景的落地应用。
思必驰曾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2022年7月,思必驰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募资10.33亿元,计划用于用于全链路对话式AI平台建设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项目、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建设项目等。
直至2023年5月9日,思必驰迎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现场审议,但却因“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而被否。随后,思必驰在科创板的IPO进程便变更为“终止”。
在上市委会议现场问询中,上市委要求思必驰结合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等,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该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
同时,要求思必驰结合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该公司预测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和审慎性;结合该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其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天眼查信息显示,思必驰成立于2007年10月,前身为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3.64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高始兴,股东包括西藏达孜积慧聚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阿里巴巴、高始兴、俞凯等。
据招股书介绍,思必驰是一家人机对话解决方案提供商,自主研发了全链路智能语音及自然语言交互关键技术,包括音频信号处理及分析、语音及说话人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及分析、知识图谱、问答及自然语言生成、对话管理及智能推理决策、多模态交互等。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思必驰的收入分别为2.37亿元、3.07亿元和4.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3.35亿元和-2.9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3.44亿元和-2.92亿元。
其中,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为思必驰的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至2022年,思必驰来自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收入分别约为1.41亿元、1.41亿元和2.1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40%、45.96%和50.53%。
不难看出,思必驰的收入呈增长态势,但却尚未实现盈利,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另据思必驰早前测算,该公司预计其2022年亏损2亿元,预计扭亏为盈的时间点为2025年,预计该年实现收入20亿元至21亿元。
对此,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思必驰详细披露相关信息,进一步压实对未来是否可实现盈利的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披露该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状态时主要经营要素需要达到的水平及相关假设基础,并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在2022年录得收入4.23亿元、净亏损2.97亿元的情况下,思必驰方面则表示,基于行业数据和公司管理层的测算,该公司扭亏为盈的趋势明确,具体扭亏为盈的时间节点约为2026年左右。
根据思必驰预估,该公司2026年将实现营业收入24.51亿元,预计录得毛利润9.81亿元,预计净利润1.69亿元。但思必驰方面也表示,预计数不代表其最终可实现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也不构成该公司的盈利预测。
本次冲刺上市前,高始兴直接持有思必驰11.5285%的股份。同时,思必驰董事、首席科学家俞凯持股7.9589%,林远东持股3.1019%,员工持股平台达孜积慧持股14.1833%。基于一致行动协议,高始兴和俞凯合计控制思必驰36.7726%的股份,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
其中,林远东曾于2007年至2015年在思必驰任职,参与了思必驰的创办并担任口语教育事业部负责人。2014年起,林远东担任苏州驰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驰声科技”)总经理。在后者被网龙网络收购后,林远东则任网龙网络副总裁、驰声科技总经理职务。
此外,阿里巴巴通过阿里网络持有思必驰13.2197%的股权,启迪创新(荷塘创投)持股5.7485%,联想之星通过苏州联想之星持股5.2149%,国调国信持股3.0863%,珠海弈枰持股3.0%,嘉兴五信持股2.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