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并非每支暴涨的新股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百洋医药上市首日涨幅高达635.08%
6月30日,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洋医药”)在创业板上市。百洋医药发行价7.64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5.25倍,但在首个交易日收盘价高达56.16元,涨幅635.08%,总市值294.90亿元。成交也非常活跃,成交额12.35亿元,振幅275.65%,换手率71.26%。
由于上市后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创业板、科创板产生了不少上市首日暴涨数倍的新股。但并非每支暴涨的新股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次日,百洋医药开盘价47元,下跌16.31%。下午收盘股价进一步跌至44.60元,全天跌幅20.58%,换手率高达58.15%,但动态市盈率仍高达58.05。
营收增长稳定,利润增长有波动
公开资料显示,百洋医药是专业的医药产品商业化平台,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营销综合服务,包括提供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批发配送及零售。其中医药产品品牌运营是百洋医药最主要业务,品牌运营业务收入占其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5.94%,但对其年均毛利额贡献则在75%以上。
业绩方面,2017年至2020年,百洋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30.96亿元、36.52亿元、48.49亿元、58.79亿元。2018年、2019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7.99%、32.75%。同期,百洋医药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2.56亿元、2.11亿元、2.77亿元,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57%,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7.56%。
2021年1-3月,百洋医药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62,578.84万元,同比增长68.07%;净利润为8,477.9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076.5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45.4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032.31万元。
百洋医药董事长、总经理付钢在网上路演表示,健康品牌不同于其他快消品,一个药品一旦被患者接受就不会轻易更换,有非常长期稳定的回报期。公司对每一个运营的品牌都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努力使其成为所在品类的代表品牌,并按着品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合理配置资源。同时,公司还会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医疗场景中的痛点不断选择和引进更多有价值的医药健康品牌。结合中国健康展业的外部发展趋势,百洋医药将保持非常强大的持续增长趋势。
不过,有分析认为医药“带量采购”将大批常见药价格打到了“冰点”,使得部分药企更加关注零售渠道,这是百洋医药的机会。但同时,“带量采购”也使大量同类药品在医药和零售渠道存在非常大的价差,因此更大可能是拉低整体药价,对百洋医药是利空。
百洋医药估值是否偏高?
百洋医药上市首日暴涨,主要原因是百洋医药所处的第三方专业医药服务CXO企业属于资本市场中的热门赛道。目前,这一赛道的行业头部公司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估值都较高,市盈率分别达到了约82倍、91倍和135倍。
但是,CXO根据医药外部服务不同阶段又可分为为医药 CRO(合同研发组织)、医药 CMO(合同生产组织)与医药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组织)以及CSO(合同销售外包)业务。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受到追捧的企业都属于CRO、CMO与CDMO企业,这两块业务都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理应享受高估值。但百洋医药的定位是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勉强可算作CSO业务。
CSO类企业过去的龙头康哲药业、泰凌医药、亿腾医药都在向医药技术研发转型,目前康哲药业市盈率仅约17倍,泰凌医药为-0.53倍,亿腾医药则正在努力上市。
百洋医药近半的营收和超过75%的毛利来自医药产品的品牌运营,还可参考的营销传媒类企业,如蓝色光标的市盈率也才约17倍。百洋医药略超一半的营收和近25%毛利来源的医药批发、零售业务,但医药流通类上市的市盈率普遍更低,国药控股约8倍、上海医药约11倍、华润医药约9倍。
参考以上标准,百洋医药的合理市盈率可能只能达到10余倍,目前的市盈率或严重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