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非林 谢美浴
编辑|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信银行”),最近颇受业内关注。
百信银行新行长寇冠履职刚刚2个月,百信银行行长助理于晓红就突然“失联”了。
近日,《大众日报》与《南方都市报》均报道了百信银行行长助理于晓红“失联”。不过,截至发稿,《大众日报》该报道已经删除。
但有人在11月5日下午尝试通过电话以及微信联系于晓红,均未与其取得联系。媒体也报道曾就于晓红失联的传闻求证,但是百信银行均未给出明确回应。
作为百信银行高管,于晓红去哪儿了?
1
行长“履新”2个月
行长助理被曝“失联”
百信银行是继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宁银行、新网银行及亿联银行之后,国内第六家具有互联网背景的银行。
2017年8月21日,百信银行获批开业,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分别认购其14亿股、6亿股普通股股份,入股比例分别为70%、30%。百信银行首任行长则由前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李如东出任。
据百信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百信银行高级管理层共有7名成员,除时任行长外,还有三位副行长、两位行长助理和一位纪委书记。其中两位行长助理则分别为:于晓红、李红朝。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披露,于晓红于2021年1月25日,被银保监会(时称)核准百信银行行长助理的任职资格。也就是说截至目前,于晓红任职行长助理不到四年。
图源:百信银行年报
截至2023年底,百信银行董事会有8名成员。不过,今年年中该行董事会成员曾发生较大变动。6月27日,其审议并通过了《百信银行关于选举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的议案》,执行董事由李如东变更为寇冠,新增吕天贵、王洪栋为非执行董事,新增许凌、许四清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原董事会成员李如东、何海文(独董)、陈宏(独董)则未出现在名单上。
今年5月15日,百信银行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聘任冠冠为行长的议案,并接替李如东,成为百信银行第二任行长;9月12日,百信银行公告称,国家金管局核准了寇冠百信银行董事及行长的任职资格,并于9月6日正式履职。
加入百信银行前,寇冠曾在建设银行信息技术条线、电子银行条线工作。2017年8月,寇冠出任百信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2019年3月,寇冠出任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2022年6月兼任中信银行科技运营中心总经理。
百信银行行长寇冠履新刚满2个月,行长助理于晓红便被曝“失联”,对百信银行会造成哪些影响?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这可能会使得监管机构对百信银行的合规问题增加关注,增加银行的监管压力; 此外,失联的潜在原因和其中涉及的问题,可能引发百信银行管理层动荡,进而影响其决策效率,给本已经放缓的业绩带来影响;最后,会令市场对其内控可能存在的问题产生想象,对银行的声誉和客户信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2
2024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新行长“挑大梁”
背靠中信银行和百度,经历跌宕起伏后,百信银行稳步成长。李如东在百信银行任职近7年行长,带领该行实现从亏损到稳定盈利的跨越。而就百信银行的目前的业绩而言,新任行长寇冠则面临不小的挑战。
2023年,百信银行实现营业净收入45.34亿元,同比增长14.27%;净利润8.55亿元,同比增长30.25%。其中,利息净收入41.67亿元,同比增长11.31%,占比91.91%;非利息净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63.62%,占比8.09%。
尽管营收、净利双双增长,但百信银行的业绩增速较前几年的增长状态呈现出明显放缓,尤其是净利润增长幅度的回落。
若横向与同为互联网银行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相比,背靠中信银行和百度两位实力股东的百信银行,业绩逊色不少。
2023年,微众银行及网商银行营收分别为393.61亿元、187.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8.15亿元、42亿元。百信银行的营收仅为微众银行的约九分之一、网商银行的约四分之一;净利润仅为微众银行的十二分之一,网商银行的五分之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若要提升业绩,百信银行可以通过深化数字化转型,降低成本;通过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增强客户黏性;通过拓展业务领域,如小微企业、三农等潜力市场等增加收入。同时,积极探索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的业务布局。”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末,百信银行总资产为1125.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8%。相比之下,微众银行的资产已经突破5000亿元,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已经突破了4500亿元。
截至2024年上半年,百信银行总资产为1046.1亿元,较去年末的1125.1亿元,缩减了79亿元;与百信银行同为“第二梯队”的苏商银行,资产规模则为1212.02亿元。
业绩方面,百信银行2024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营业收入为22.35亿元,同比下滑3.54%;净利润为4.65亿元,同比下滑2.92%。
截至2023年末,百信银行的不良贷款11.26亿元,相较2022年末的11.04亿元同比上升1.99%,不良贷款率1.36%,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
为化解不良风险,百信银行加大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力度,拨备覆盖率已由2019年的233.9%,攀升至2023年的303.76%。
不过,联合资信在跟踪评级报告中表示,尽管百信银行对公存款业务发展态势较好、贷款拨备充足,但该行储蓄存款业务增长乏力、公司贷款业务规模下降、市场融入资金占比高等因素对其信用水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
消费贷业务承压,发力产业金融
目前,百信银行的业务范围覆盖财富管理、消费金融、产业数字金融、票据业务等,2024年上半年,百信银行消费信贷及普惠小微信贷投放金额合计922.85亿元。
对于百信银行上半年业绩下滑,百信银行表示,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微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主动选择业务结构转型导致。
据“中国网财经”报道,百信银行正在提升产业金融占比,而产业金融信贷产品价格和风险后收益较低,对其收入表现带来一定影响;另一面,对助贷业务的主动压降也是造成百信银行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认为,“产业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高的客户粘性,有助于银行构建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同时,压降助贷业务可以降低银行对外部合作机构的依赖,减少潜在的风险敞口,提高业务自主性和风险控制能力。这一策略调整有助于百信银行实现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根据官网披露,其产业金融主要包括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百兴贷”、以及为城镇青年、小企业主服务的“百车贷”业务。
2023年,百信银行聚焦二手车贷款领域,汽车金融业务累计投放超过54亿元,累计服务用户同比增长200%;个人经营贷款方面,2023年以来,百信银行持续完善“百兴贷”产品体系,面向重点产业链下游企业推出纯信用全线上融资产品“订货贷”,与50余家头部品牌建立合作关系。
百信银行发力产业金融早有迹象。
2021年8月底,百信银行前行长李如东就曾表示,“2020年底,百信银行董事会制定了新三年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以产业数字金融和消费金融为主赛道,以开放银行模式广泛链接场景生态。过去百信银行主要是做消费数字金融,现在将产业数字金融放在第一位。”
2023年以来,百信银行逐步压降助贷业务比重,平台贷款规模有所下降,带动整体消费贷款规模增速放缓。2021年至2023年,百信银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531.6亿元、631.68亿元及66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2%、18.8%、4.5%。
图源:百信银行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
但消费金融仍是百信银行的支柱业务,2023年百信银行累计投放消费金融贷款超过18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百信银行2023年全年受理客户投诉量共3.18万件,其中个人贷款业务占比89.77%。
此外,9月13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百信银行”为关键词搜索,涉及该行的投诉达4776条,投诉类别不乏乱上报征信记录、盗取个人信息导致征信有记录、利息收取不合理等,其中被投诉的重灾区是暴力催收。
百信银行已在降低平台合作贷款占比。截至2023年末,百信银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中,自营消费贷款余额340.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45%;平台合作贷款余额 319.6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8.94%,占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比重为48.43%。
此外,百信银行也在依靠股东力量等逐步优化客群结构。联合资信发布的《百信银行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23年,百信银行通过入驻中信银行APP端,充分发挥自营消费金融产品“好会花”与中信银行产品“信秒贷”差异化互补的优势,有效提升新客流量转换率以及优质客群占比,自营贷款业务整体实现较快发展。
平台贷款业务方面,2023年,百信银行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践行轻型化发展战略,通过业务调整优化和拓展高品质资产,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新增优质平台合作方,有效补充优质资产和客群,实现合作机构与消费客群的双重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寇冠任职中信银行期间,曾牵头出台中信银行五年科技规划,推动完成中信银行以领域制改革为代表的敏捷组织架构转型。
如今寇冠刚刚履新行长2个月,本该担当左膀右臂的行长助理于晓红却突然“失联”,百信银行将如何应对?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