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肯特催化)提交注册。公司拟募集资金4.99亿元,公司保荐机构为国金证券,采用沪主板旧的第一套上市标准。
《摩斯IPO》注意到,肯特催化近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呈波动下滑趋势,2024年净利润已低于上市新规要求的最低标准。此外,公司主要客户为规模较小、参保人数较低的企业,部分客户间存在关联关系,客户分散但需求稳定性存疑。同时,公司供应链涉及多家存在环保合规问题的供应商,公司自身亦曾因环保违规被罚,未来可能面临相关经营风险。并且,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长期低于同行水平,2024年仅为2.93%,且研发人员薪酬明显低于行业平均。与此对比,公司对销售及管理岗位的重视程度和薪酬水平较高,研发岗位中高职级员工数量少,可能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及长期竞争力。
公司在业绩持续下滑、客户结构分散、环保问题以及研发投入不足的多重压力下,其未来业绩的可持续性、技术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引发市场担忧。
1
业绩下滑
从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肯特催化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6亿元、8.08亿元、6.66亿元和2.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33.93万元、1.1亿元、8520.79万元和4004.21万元。可以看出,公司近几年的经营表现存在波动,且有下滑的趋势。
摩斯IPO注意到,肯特催化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已出现明显下滑,2024年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公司表示,这主要受到下游市场需求减弱以及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
根据肯特催化近日披露的2024年财务数据,截至2024年中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下降7.40%;扣非净利润为8416.81万元,同比增长4.03%。然而,这一扣非净利润已经低于主板上市新规要求的最低一亿元标准。虽然公司属于适用旧规则的已过会企业,但扣非净利润未达亿元的事实仍令人关注其未来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71%、26.48%、26.23%和27.04%,若剔除新旧收入准则下运输费和包装费核算口径不同的影响,毛利率则为30.89%、29.52%、29.61%和31.03%。尽管2024年毛利率略有回升,但整体来看,2021年至2023年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公司解释称,毛利率的波动主要受到产品销售结构、销售价格、原材料成本、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固定资产新增投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营收和毛利率双双承压的背景下,如何证明业绩的稳定性成为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监管层对于过会后业绩下滑的企业审批十分审慎,特别关注其经营能力是否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针对公司业绩的持续下滑以及毛利率下降,市场不免提出疑问:未来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是否存在隐忧?在2024年净利润已低于上市新规的情况下,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是否会受到削弱?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要产品季铵盐和季鏻盐的平均销售单价自2023年起已经持续下降。2023年,这两种产品的平均售价较2022年分别下降26.67%和22.67%;而2024年上半年,平均售价又分别比2023年下降15.17%和16.75%。交易所问询,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销量是否存在进一步下降的情况;分析短期内其他主要商品是否存在销量或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肯特催化回答得比较“委婉”,其表示,公司客户数量较多但销售占比较为集中,部分客户受行业或宏观经济影响短期内需求量可能出现一定下滑,但较长期来看主要客户需求整体较为稳定。公司通过与众多中、小客户建立业务合作,能够及时把握行业市场信息,不断培养出新的市场及客户需求,从而保证销量的稳定增长。
2
可疑的贸易商
从客户构成来看,肯特催化的主要客户大多属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且员工参保人数偏低。根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肯特催化的第四大客户为常州市亚宏化工有限公司(一家贸易商),交易金额达1662.23万元。然而,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2021年的社保缴纳人数仅为3人。此外,沭阳县丰泰化学品有限公司(贸易商)与江苏昌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贸易商)同属一位实控人控制,合并后成为公司报告期内的前五大客户之一,累计交易金额5845.67万元。但工商信息显示,2022年,丰泰化学品的参保人数仅为3人,昌泰复合材料的参保人数也仅为6人。
同时,肯特催化的另一重要客户营口龙驰化工商贸有限公司与辽宁恒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之间存在实控人亲属关系。公司因此合并了两家客户的交易金额,但工商资料显示,这两家公司在2022年的参保人数均为0人。这些数据表明,肯特催化的客户构成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
为何肯特催化的主要客户多为规模较小且参保人数较低的企业?这些客户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与肯特催化存在关联交易或其他利益输送?客户规模小、构成分散是否会导致客户关系不稳定,从而对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肯特催化表示,一方面由于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医药化工、环境保 护、电子化学品等诸多领域且公司积极探索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开发和积累了 众多客户,报告各期客户数量均在 1000 家以上;另一方面,由于下游客户对 原材料供应的质量、稳定性等要求较高,因此在经过严格审核并确立长期合作 关系以后,出于更换成本考虑客户通常不会随意更换供应商。公司凭借其自身 产品质量、供应稳定性、安全环保生产等优势,与下游大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 作关系,因此公司客户符合数量众多且粘性较强的特点。
此外,供应链管理方面,肯特催化与部分存在环保与合规问题的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2019年7月,山东同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因使用不合格运输团队导致溴乙烷严重泄漏,直接经济损失达274.59万元,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被认定为重大事故。然而,事故后肯特催化仍继续与山东同利新材料有限公司指定的贸易商浙江可瑞夫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合作。
公司其他主要供应商也存在环保问题。例如,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排污超标的情况;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9月因出口商品高报价格被海关罚款1.6万元,同时存在排污超标的问题;寿光诺盟化工有限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多次因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便开工建设以及排放超标被罚款。
肯特催化自身也存在环保违规行为。2020年12月29日,公司因RTO出口废气中二氯甲烷浓度超标被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警告并处罚。这一系列问题表明,肯特催化在供应商筛选以及自身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不足。
这不禁让人质疑:肯特催化在选择供应商时是否存在筛选标准不严格的问题?与存在安全和环保隐患的供应商合作是否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潜在风险?公司自身排污超标是否暴露出内部治理的不足?未来,公司是否可能因环保问题失去相关业务资质,从而对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3
轻研发重管理?
从研发投入占比来看,肯特催化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8%、2.42%、2.57%和2.93%,不仅占比不高,而且低于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同行可比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分别为4.32%、4.86%和5.24%。
2024年上半年,肯特催化的研发费用仅为871.2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3%,而同期可比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占比高达5.59%。
从总量来看,2021年至2023年,肯特催化三年的研发费用总和为5305.65万元,占营收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复合增长率仅为2.02%。相比同行,肯特催化的研发投入显得尤为不足。
交易所问询,研发费用占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肯特催化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肯特催化解释称,肯特催化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季铵(鏻)化合物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主要研发 技术人员在该领域有着较为丰富的研发经验,研发效率较高,随着公司新产品研发工作不断推进,研发投入将会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基于越来越稳定的产品质量及供应能力,报告期内肯特催化营业收入出现快速增长,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研发费用增速,进而导致研发费用占比较低。
然而该回复似乎并没能很好的解释,为何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显著低于同行。
公司是否在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上存在不足?如此低的研发投入比例,是否会影响公司持续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公司如何保证自身技术的领先地位?
除了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不足,肯特催化研发人员的薪酬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从数据来看,2020年至2022年期间,可比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6.08万元、18.76万元和17.96万元,而同期肯特催化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仅为11.81万元、14.63万元和16.47万元,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相较之下,公司销售和管理人员的平均薪资却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可比公司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9.07万元、20.64万元和24.14万元,而肯特催化销售人员的薪酬则达到24.86万元、26.01万元和26.40万元。与此同时,可比公司管理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9.94万元、24.83万元和24.61万元,而肯特催化管理人员的薪酬分别为23.34万元、26.51万元和27.28万元,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进一步分析员工职级分布情况可以发现,2020年至2022年,肯特催化的管理人员中高职级数量分别为15人、16人和16人,而研发人员中高职级数量则分别为1人、2人和3人。同时,管理人员中职级数量分别为10人、11人和14人,而研发人员中职级数量分别仅为6人、8人和7人。这表明,公司研发岗位中高职级员工的数量远少于管理岗位,并且薪酬水平也明显低于管理人员。
肯特催化研发人员的薪酬为何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是否对研发投入不够重视?为何研发人员的数量及职级分布明显少于管理人员?这样的薪酬结构和人员配置是否影响公司技术研发的长期发展?
作者 | 摩斯姐
来源 | 摩斯IPO(Morse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