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主编推荐

江苏淮安一IPO业绩增速放缓!陷入专利侵权案,大量股东减持套现

汉邦科技业绩增速放缓,客户需求下降,市场份额已接近天花板,增长空间受限。

2025年2月21日,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邦科技)将要上会。汉邦科技采用的是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拟募集资金5.98亿元,其保荐机构是中信证券。

《摩斯IPO》研究后发现,汉邦科技业绩增速放缓,客户需求下降,市场份额已接近天花板,增长空间受限。此外,公司多起专利侵权诉讼,部分案件败诉,可能影响产品销售和公司财务状况。并且, 汉邦科技估值短期内大幅增长,核心股东和投资方高位套现。最后,汉邦科技与药明康德的关联交易金额波动异常,药明康德的入股、交易额变化及减持行为,引发潜在利益安排的质疑。

1

业绩增速放缓,客户需求下降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报告期),汉邦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21亿元、4.82亿元、6.19亿元和3.2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10万元、3854.77万元、5069.50万元和3779.02万元。

2021年至2024年,汉邦科技营业收入持续增上,但增速在持续下滑,分别为同比增长50.40%、28.40%和6.31%(全年估算)。业绩增速已经出现下滑的汉邦科技,未来如何确保业绩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公司未来可能存在利润下滑的风险。‍‍‍‍‍

更不好的信号是,汉邦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和逾期率逐年攀升。报告期各期末,汉邦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352.41万元、13,095.86万元、11,901.50万元和12,998.88万元,其中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占比分别为75.72%、71.24%、87.03%、85.09%。公司应收账款逾期率从2021年的75.72%攀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85.09%,1年以内账期占比从81.58%暴跌至60.33%。这意味着,公司每收10元货款,就有超过8元是逾期欠款,且账期越拖越长。

汉邦科技对于应收帐款越来越高的问题,仅用“赊销是行业惯例”来解释。应收帐款攀升,无疑会对公司现金流带来不利影响。

《摩斯IPO》注意到,汉邦科技将对下游行业依赖的风险,改成“下游客户需求下降风险及业绩下滑风险”。

2022年以来,我国生物制药领域投融资热度下降,部分生物药企业融资难度提升,生物药企业研发和固定资产投入更为谨慎,对汉邦科技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的需求也可能有所下降。

汉邦科技表示,虽然在国内生产级小分子液相色谱系统市场,发行人在报告期内持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但因发行人的市场份额已经较高,2023年度已经达到39.2%,继续提升市场份额的空间有限,未来可能主要依靠整体市场规模提升驱动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汉邦科技也承认,2024年度上半年,汉邦科技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已经放缓,未来公司营业收入存在增幅继续下降,甚至营业收入经营利润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汉邦科技的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两大产品线收入占比超过90%,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收入占比更高,分别为60.63%、49.75%、56.31%和64.12%;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31.33%、44.46%、39.18%和30.49%。

在小分子领域,其2023年市占率已高达39.2%,接近市场天花板。而大分子设备本被寄予厚望,却撞上生物医药资本寒冬,客户对汉邦科技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的需求也可能有所下降。

2

接连被诉专利侵权

与Cytiva(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装备代表性进口品牌)的三起专利诉讼,揭开了汉邦科技在专利上的问题。并且,这家自称“打破进口垄断”的企业,研发费用率常年低于行业均值4个百分点。

原告Cytiva认为公司的自动轴向压缩层析柱(ACC系列自动层析柱)侵犯了其在中国申请的“柱装填方法”(专利侵权案1)和“色谱柱”(专利侵权案2)的两项发明专利,向南京中院提起诉讼。南京中院一审判决公司不构成对于“柱装填方法”专利侵权(胜诉),但构成对于“色谱柱”发明专利权侵权(败诉),并判决公司停止生产“色谱柱”发明专利相关产品,赔偿340万元。

目前就专利侵权案1的判决,Cytiva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就专利侵权案2的判决,由于“色谱柱”专利权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已据此出具“(2024)最高法知民终349号”《民事裁定书》,终审裁定撤销南京中院(2022)苏01民初3839号民事判决,并驳回Cytiva的起诉。

值得注意的是,若专利侵权案1的二审判决改判公司构成侵权,则公司可能需向Cytiva支付合计不超过550.00万元的赔偿款(经济损失不超过500.00万元、其他合理开支不超过50.00万元),并可能无法继续销售侵害Cytiva享有的“柱装填方法”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可能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摩斯IPO》发现,在上会稿中,汉邦科技又增加了最新一起专利诉讼。原告Cytiva认为公司的自动匀浆罐(STK系列自动匀浆罐)产品侵犯了其在中国申请的名称为“分离介质浆料罐”(专利侵权3)的发明专利。

截至汉邦科技上会稿披露日,“分离介质浆料罐”专利侵权案件(专利侵权案3)暂未开庭审理。若专利侵权案3的判决认定公司构成侵权,则公司可能需向Cytiva支付合计不超过600.00万元的赔偿款,并可能无法继续销售侵害Cytiva享有的“分离介质浆料罐”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可能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此外,报告期汉邦科技的研发费用率(6%左右)常年低于行业平均值(10%左右)4个百分点左右。汉邦科技频繁遇到竞争对手专利诉讼,且部分诉讼败诉,并且公司研发费用率常年低于行业平均,汉邦科技是否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不足?其科技实力能否匹配科创板要求?‍‍‍‍‍‍‍‍‍‍‍‍‍‍‍‍‍

3

IPO前大量股东减持套现

汉邦科技是一家以色谱技术为核心,主要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应用技术服务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张大兵直接持有汉邦科技31.67%股份,为控股股东。另外,张大兵通过淮安集智、淮安集才和淮安集礼分别控制公司2.94%、2.67%、1.30%股份,合计控制公司38.58%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开始,汉邦科技经历了多轮增资及股权转让,估值从4亿多元飙升至36亿元,增值超7倍。与此同时,实际控制人、药明康德、逸达投资等投资方在估值暴涨后纷纷减持套现。

2020年9月,张洲峰、张大兵等原始股东及机构进行减持,涉及金额1.2亿元。2022年1月,汉鼎投资以3090.43万元的价格减持了汉邦科技。

2022年6月:药明康德以15亿元估值突击入股,次年公司净利润飙升至1.2亿元;2023年3月,药明康德新药减持5000万元,此时汉邦科技的估值已经冲上3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药明康德既是汉邦科技股东又是客户。药明康德与汉邦科技的关联交易金额波动,值得研究。2021年,交易额775万元,占汉邦营收2.4%;2022年,突增至2151万元,占比4.5%;2023年,回落至1004万元,占比1.6%。

为何药明康德突击入股的2022年,汉邦科技与药明康德的交易额突然增长,2023年药明减持后,2023年交易额又腰斩呢?是否存在潜在利益安排?

毅达资本更是直接清场。2023年12月,毅达资本旗下的毅达宁海和毅达创新将合计持有的154.631万股汉邦科技股份转让给淮上开元,套现7028.68万元,折合每股45.45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减持价格较同年3月药明康德新药的减持价格低了16%。如此大幅的折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隐情?

与上交所原副总刘逖案关联的毅达资本旗下基金,在IPO前两个月以低于市价20%的价格“闪退”,被疑规避监管风险。

“最后买单的,永远是餐桌上的最后一人。”

作者 | 摩斯姐

来源 | 摩斯IPO(MorseIPO)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