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商业

大行科工闯上市:海外收入波动明显,强敌环伺,竞争压力不小

尽管大行科工标榜自身为全球范围内领先,但其主要收入仍依赖中国市场。为证明其领先地位,灼识咨询支付了45万元的咨询费,委托其调查及分析全球和中国内地的自行车市场,并为此编制报告。

撰稿|张君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4月3日—2025年4月10日)》,共对7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包括沪鸽、图达通、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行科工”)等。

关于大行科工,证监会要求其进一步说明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代持的形成原因、合法合规性、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股权代持期间被代持方是否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持股的主体(包括是否违反竞业禁止规定)等。

据贝多财经了解,大行科工于2025年1月20日递交招股书,报考港交所主板上市。本次报考上市,大行科工将募资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以及加强研发能力等。

据招股书介绍,大行科工是一家折叠自行车公司,拥有“大行”品牌。大行科工在招股书中称,大行品牌(Dahon)是折叠自行车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其中,大行科工由韩德玮创立,后者被称为是“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

韩德玮在自传中写道,其于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9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19岁举家移民美国,美籍华裔。26岁,韩德玮还破格成为加州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助理教授,也是该校“物理系”中唯一一个尚未有博士学位的教授。

直至1973年,韩德玮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此后,韩德玮还在洛杉矶休斯飞机公司、休斯研究院等任职。1981年,韩德玮从休斯实验室离职,并于1982年创建了北美大行(原名“加尼福利亚大行公司”,DAHON)。

2016年12月,韩德玮设立深圳市美大行科技有限公司,后于2023年8月更名为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374.7841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韩德玮,主要股东包括韩德玮等。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于2023年按零售量计,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及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均排行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21.1%及5.6%。2023年,该公司实现约15.7万辆(156900辆)的零售量。

对比可知,尽管有着所谓“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的称号,但大行科工的市场地位也并不算“遥遥领先”。据灼识咨询资料,按零售量计,前五大公司于2023年在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中占据21.8%的市场份额。

其中,大行科工以约15.7万辆的零售量占5.6%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排在第二位的公司A在2023年同样实现15.0万辆的零售量,市场份额为5.4%,和大行科工只有咫尺之的差距,随时有可能超越前者。

相比之下,公司B、公司C和公司D在2023年的销量分别为10.78万辆、10.22万辆和9.18万辆,市场份额分别为3.9%、3.6%和3.3%。其中,公司B、公司C分别是中路股份、上海凤凰,旗下品牌分别为“永久”牌和“凤凰”牌。

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按零售量计,前五大公司于2023年占据54.1%的市场份额。其中,大行科工以约14.92万辆的零售量,占据21.1%的市场份额,中路股份、上海凤凰分别占据13.7%、11.6%的市场份额,和大行科工的差距也不算特大。

这意味着,大行科工较第二名仅领先0.2个百分点,其第一的地位随时有可能被取代。特别说明的是,全球自行车的零售量曾在2021年达到1.926亿辆,2022年、2023年分别为1.694亿辆、1.661亿辆,连续两年下降。

据灼识咨询预测,全球自行车的零售量预计将在2024年重新实现增长,预期2024年的零售量约为1.788亿辆,2028年将增至1.963亿辆,预计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4%,增速也并不算高。

其中,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的零售量由2018年的190万辆逐步增至2021年的310万辆,但2022年降至250万辆,2023年微增至280万辆,预计2028年降增至450万辆,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9%。

尽管如此,折叠自行车行业在整个自行车市场的占比仍较低。据灼识咨询资料,折叠自行车行业2018年的零售量在全球自行车市场的占比仅为1.07%,2023年为1.70%,预计2024年约为1.57%,预计2028年为2.29%,不足3%。

就收入规模而言,大行科工2022年、2023年度和截至2024年9月30日九个月(前三季度),大行科工的营收分别约为人民币2.54亿元、3.00亿元和3.52亿元,其中2023年的营收增长率为18.08%。

与之对应的是,大行科工2022年、2023年度的销量分别为148956辆、156877辆,其中2023年同比增长5.3%。2024年前三季度,大行科工的销量为175218辆,较2023年同期的115670辆增长51.5%,增速迅猛。

按销售地区来看,大行科工的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市场。2022年、2023年度和2024年度,该公司的国内销售收入分别约为1.98亿元、2.80亿元和3.29亿元,占比分别为77.9%、93.2%和93.4%。

报告期内,大行科工的海外销售收入分别约为5615.8万元、2033.5万元和2339.0万元,占比分别为22.1%、6.8%和6.6%。其中,2023年度来自海外的销售收入同比减少63.8%,2024年前三季度虽有增长,但贡献占比仍低于10%。

尽管大行科工标榜自身为全球范围内领先,但其主要收入仍依赖中国市场。为证明其领先地位,灼识咨询支付了45万元的咨询费,委托其调查及分析全球和中国内地的自行车市场,并为此编制报告。

但就中国内地市场而言,大行科工也面临诸多玩家的对抗。除大行科工外,还包括永久(FOREVER)、凤凰(Phoenix)、迪卡侬(DECATHLON)、京东京造、飞鸽(PIGEON)。其中,多数聚焦大众市场。

作为对比,永久牌自行车母公司中路股份(SH:600818)2023年的营收约为9.73亿元,净利润约为2410.08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中路股份的营收、净利润分别约为7.91亿元、287.67万元。

2023年度,上海凤凰(SH:600679)的营收约为17.39亿元,净利润约为4529.38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凤凰的营收约为18.33亿元,净利润约为5016.4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2.96%、52.15%。

不难发现,大行科工的营收规模远低于中路股份和大行科工。不过,大行科工的盈利能力要略胜一筹。2022年、2023年度和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143.4万元、3485.0万元和4583.8万元。

特别说明的是,大行科工曾多次进行现金分红。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于2022年12月宣派股息2350万元。2024年1月、5月,该公司分别宣派股息为每股0.21元和0.56元(对应总股本2336.89万股,约合1800万元),于2024年前三季度进行支付1800万元。

据此计算,大行科工合计已分红4800万元。此次上市,大行科工计划募资用于建设工厂等,包括将用于在现有惠州工厂附近建设新生产设施,预计2027年开始投入运营,设计产能预计为20万辆。

另外,大行科工还计划在天津、江苏、浙江或广东等地投资或收购已落成的生产设施,或与合适的OEM或部件供应商加强合作等。截至目前,该公司并未选定任何投资或收购目标或特定合作伙伴。

此次报考上市,大行科工能否成行?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