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贝多财经
9月9日,科创板上市委发布的公告显示,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旷视科技”)首发获通过。至此,“AI四小龙”中已有两家公司冲刺科创板上市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此之前,云从科技已于2021年7月20日通过科创板上市委首发审核,且已补充更新了招股书(注册稿)。据贝多财经了解,“AI四小龙”之中的依图科技已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其A股发行上市审核已终止。
此外,商汤科技已经在2021年8月27日公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相比之下,商汤科技的营收规模要远超其他三家,位于“AI四小龙”之首,而旷视科技位列第二。
旷视科技累计亏损超150亿元
根据商汤科技招股书,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30.26亿元、34.46亿元。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营收为16.5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8.61亿元增长91.8%。
旷视科技的招股书(上会稿)则显示,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0亿元和13.91亿元。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的营收为6.69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3.50亿元增长91.14%。
与营收相对应的是,旷视科技本次上市拟募资60.18亿元,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基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AI视觉物联网解决方案及产品开发与升级项目、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升级建设项目、传感器研究与设计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2020年末,旷视科技的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47.31亿元。其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8.00亿元、66.43亿元和33.26亿元,扣非后净亏损分别为5.65亿元、12.49亿元和15.47亿元。
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的净亏损18.58亿元,扣非后净亏损9.29亿元。
不止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以及商汤科技等“AI独角兽”均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亏损的原因,旷视科技在招股书中称,主要是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且其正处于发展期,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创新及市场开拓等。
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旷视科技认为,其亏损主要是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研发费用金额较大及股份支付费用较高所致,其中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9.25亿元、研发费用金额5.76亿元及股份支付费用1.12亿元。
研发开支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旷视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06亿元、10.35亿元和9.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94%、82.15%和71.87%,处于高投入阶段。
贝多财经发现,随着营收规模的增加,旷视科技的毛利率连续多年大幅下滑。数据显示,其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2.23%、42.55%和33.11%,持续走低。其中,2020年的毛利率较2018年更是近乎“腰斩”。
作为技术型输出型企业,旷视科技的地位并不算第一梯队。在此之前,科创板上市委员会曾要求旷视科技说明“世界级”、“业界顶尖”等描述性词语的依据,相关依据是否权威、客观等。
而后,旷视科技对自身的相关表述进行调整,如删掉“世界级”“全球规模领先”“世界范围获得广泛认可”等形容词或语句,并将“业界顶尖”改为“深厚”,“业界领先”改为“卓越”等。
主要客户不稳定,集中度不高
贝多财经了解到,旷视科技的主要客户稳定性存疑。2018年度,旷视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中国移动、蚂蚁集团、广东飞库科技有限公司、公司B和浙江泰源科技有限公司。
而在2019年,蚂蚁集团则从旷视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中消失不见,仅有中国移动还是旷视科技的五大客户之一,其余4家发生了变化。2020年,旷视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再度变了3个,中国移动也不再是其前五大客户之一。
旷视科技曾在问询时称,其报告期内与消费物联网业务各期前五大客户合作较为稳定,客户流失率较低。城市物联网前五大客户变动较为频繁,主要原因系客户通常需结合其当期执行的项目向其采购所需的软硬件产品及服务。
事实上,在9月9日的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66次审议会议现场,科创板上市委也针对旷视科技主要客户不稳定,集中度不高且为非行业龙头的情况,要求旷视科技进一步阐述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前景。
就目前来看,旷视科技的答案或已经获得了科创板上市委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