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说起大悦城,人们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在各大城市火爆的大悦城亲子商场,但从其历年财报数据来看,房地产销售仍旧是大悦城的重点业务,占比始终保持在7成以上,以大悦城商场等为代表的投资性物业,占比始终未超过20%。
然而,占据大半壁江山的房地产业务却始终萎靡不振,即使背靠国企大树,从2005年被中粮收购至今,大悦城房地产销售规模始终无法突破千亿,另一方面,大悦城商场等投资性业务同样受疫情黑天鹅影响,业绩承压。刚刚发布的2021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大悦城实现营业收入142.48亿元,同比增长16.92%。然而增收不增利,上半年毛利额同比减少11.71亿元,下降21.4%,综合毛利率30.2%,同比降低14.72个百分点,净利率则只有8.15%,同比微增0.24%。
三道红线踩一条,少数股东权益高达61.14%
中报显示,截止至2021年6月30日,大悦城控股短期债务微升至184.3亿元,所以现金短债比由2020年末的1.75降至1.44,长短债比则为2.99,净负债率95.19%,整体偿债压力不大。然而,大悦城上半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仍达到71.1%,超出70%的阈值,仅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符合三道红线要求,属于黄档房企。
为了达标“三道红线”,大悦城使出了精湛的财务技巧。跟大多数头部房企一样,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权益和归母权益明显不成正比,截止6月30日,大悦城少数股东权益规模达到302.6亿元,占全部股东权益的比例高达61.14%,而这也是房产圈内的通过表外负债来降档的惯用手段,也就是“明股实债”,大悦城的实际净负债率可能远不止95.19%。
高管变动频繁,涉多起贪腐案
9月26日,大悦城发布公告,根据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同意聘任田佳琳、李平为副总经理。田佳琳和李平均毕业于清华大学,且两人都是80后。今年以来,大悦城高层变动频繁。3月,董事长周政、董事姜勇、总经理助理周鹏先后辞职;4月,董事、副总经理李晋扬辞去董事及副总经理职务;7月,张建国辞去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职务,吴立鹏被聘任为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
除了人员变动之外,大悦城近年来涉及了多起高管贪腐案。
2021年9月24日,据“清风蓬莱”微信公众号消息,大悦城控股山东区域公司副总经理赵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粮集团大悦城控股纪委、蓬莱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19年12月17日,据四川阿坝州监委消息,中粮集团大悦城控股西南区域公司副总经理、锦云项目总经理兰刚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
2018年6月,中粮置地成都公司原总经理熊启中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并被移交司法机关。
三年千亿目标难完成?
在2019年初,大悦城控股曾定下“三年内销售型业务签约破千亿”的目标。三年之期转瞬即至,大悦城的销售业绩却不尽人意,2020年,大悦城的销售额不增反减。报告期内,其全口径销售额为694亿元,同比下降2.4%。来到目标收官的2021年,从年中报数据来看,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大悦城实现全口径销售额359.59亿元,同比增长20.32%,整体回款率达到94%,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仅完成全年千亿销售目标的36%,而行业平均目标完成率为49%。
虽然在8月的中期说明会上,对于“销售型业务签约破千亿”的目标,包括大悦城总经理曹荣根在内的管理层信心十足,但是还是掩盖不了房产业务萎靡不振的现实。尤其在近日,大悦城又发布公告,大悦城控股为南京子公司提供不超过人民币6.7亿元的债权投资资金,本次担保完成后,大悦城已有超2倍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担保规模,经营性风险无疑进一步放大。再加上“三道红线”的紧箍咒,大悦城年内完成千亿目标的美好愿望或沦为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