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披露的信息显示,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益诺思”)获得上市委会议通过。据贝多财经了解,益诺思的上市申请材料于2022年12月29日获得受理。
本次冲刺上市,益诺思计划募集资金16.02亿元,其中,10.45亿元将用于益诺思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项目,3.57亿元用于高品质非临床创新药物综合评价平台扩建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益诺思成立于2010年5月。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1.0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常艳,魏树源任董事长,常艳为董事兼总经理,股东包括国药集团及其旗下国药投资、国投创新等。
据招股书披露,益诺思是一家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为全球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新药研究服务。
根据Frost&Sullivan1的市场规模数据折算,益诺思整体业务2021年在中国CRO市场占有率约为0.90%,距离头部一站式CRO企业尚具备一定差距,但是在非临床CRO市场中的非临床研究阶段,益诺思营收占比排名第六。
益诺思在招股书中称,其服务主要涵盖生物医药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研究以及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三大板块,其中非临床研究板块具体包括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和非临床药效学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益诺思在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是指通过动物体内和体外全面评价候选药物的安全性,是新药临床试验前的必备步骤。
据招股书介绍,实验动物是药物非临床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近年来,由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导致我国实验用猴进出口业务暂停,上游原材料灵长类动物(如食蟹猴、恒河猴等)的资源稀缺,相应采购价格持续上涨。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益诺思实验用猴的采购单价分别为2.73万元/只、5.53万元/只和10.78万元/只。单价上涨拉动了相应业务收入的提升,该公司涉及实验用猴产生的收入分别约为1.17亿元、2.6亿元、4.14亿元。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益诺思的收入分别为3.34亿元、5.82亿元和8.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0.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7.20万元、8672.74万元和1.3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099.88万元、5270.61万元和1.07亿元。
另据介绍,益诺思已拥有近6累计服务国内外640余家制药公司、新药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累计完成1万余项临床及非临床评价专题研究服务;累计完成950余套创新药物的非临床评价项目(包括药代、安全性评价)等。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益诺思已助力国内创新药研发NDA/BLA成功案例14例,IND注册成功案例270余例,同时协助60余个创新药获批了美国、欧盟、韩国及澳洲等国外监管机构的注册申报。
需要指出的是,益诺思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80%、38.40%和40.35%,存在一定波动。该公司在招股书中称,以实验用猴为代表的实验动物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的生产成本乃至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益诺思还存在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益诺思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较大,主要是由于益诺思长期、持续承担国家及地方科研课题项目而获得的补助资金。
2020年至2022年,益诺思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1887.86万元、4305.41万元和3909.13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7.39%、45.79%和27.57%,若剔除政府补贴,益诺思的利润规模大幅收窄。
本次上市前,国药集团直接持有益诺思5.8858%的股份,同时通过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医工总院和国药投资间接持有37.5147%的股份,合计持股43.4005%,实际支配股份表决权超30%,为益诺思的实际控制人。
其中,医工总院持有益诺思26.6748%的股份,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同时,翱鹏合伙持股16.468%,张江生药基地持股14.423%,先进制造持股6.2669%,公共技术持股5.2104%,浦东新产投持股4.578%,上海科创投持股4.4143%。
此外,华珍合伙持有益诺思2.9429%的股份,金港生物持股0.8829%,每益添合伙持股0.8245%,黄山文旅基金持股0.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