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消费组丨直八
最近,又一个食品巨头IPO失败:德州扒鸡。9月25日,德州扒鸡撤回上市申请。
今年3月,其上市申请被受理,3月30日被问询,但后续约半年时间,德州扒鸡并未回复问询,反而主动终止上市。
此举实在是耐人寻味。
提到德州扒鸡,很多人都吃过其产品:比如扒鸡,以及部分肉熟食卤制品。
2019年至2022年1-6月,公司收入分别为6.87亿、6.81亿、7.2亿、3.2亿,净利润分别为1.2亿、9453万、1.2亿、3742万。
从财务状况看,德州扒鸡总体稳定,只是2022年上半年,收入利润有下滑趋势。
这种背景下选择主动终止IPO,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其实,自今年9月以来,已有4家餐饮食品公司主动终止IPO。
9月4日,沃隆食品终止IPO。这是一家主营坚果的企业,代表产品为“每日坚果”。
9月5日,估值180亿的快餐公司老乡鸡终止IPO。9月8日,水产预制菜第一股“鲜美来”终止IPO。9月18日,牛肉加工企业“龙江和牛”终止IPO。
这些数据显示:食品企业终止IPO并非个案,而是大势所趋。
对此现象,铅笔道曾撰文《刚刚,突发重磅消息:113.73亿,打破垄断》,提出一个现象:经过长达10年的磨合(2012-2022),一级与二级市场在很多方向已经完全共识。
比如科技与非科技,优先科技;硬科技与软科技,优先硬科技;供给侧创新与消费侧创新,优先供给侧;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优先实体......
这些现象背后,有一个核心法则:更加鼓励去增量市场创新,去做大蛋糕。而不是去存量市场内卷,去分蛋糕。
在A股,这个趋势愈发明显。当下,但凡被资本寒冬笼罩的赛道,多有此特征。
比如消费赛道。
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多一个吃喝品牌,或少一个吃喝品牌,都不影响基本面。
吃喝品牌多在做微创新,这里味道调一调,那里配方改一改,流量打法做做创新,品牌营销换个思路,但整体的技术、供应链水平相差不大。
现在资本市场的钱,多数都承担着国家使命。今天,创新创业的核心主题是科技创新,而其中的重要使命是“高科技自立自强”。
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赛道才热度升温,比如一切涉及国产替代的技术。
比如今年8月,华虹半导体迎来IPO,募资约212亿,是科创板第三大IPO。资本市场之所以如此认可,核心原因之一是:它拿到了几项世界隐形冠军。
比如“智能卡芯片”。
据 TrendForce 数据,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领域,华虹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卡IC制造代工企业。
再比如“功率器件”。
据 TrendForce 数据,华虹是全球产能排名第一的代工企业。
再比如IPO顺利的另一家公司——中芯国际,从IPO受理到正式上市,仅用了45天,跑出了科创板新速度。
而值得关注的是,中芯国际也是一个“世界隐形冠军”。
据TrendForce统计,今年二季度,中芯国际是世界第五大IC晶圆厂(中国排名第一)。
从统计结果看,资本市场的钱都在向这些企业倾斜,其余公司也在为他们让路,其中就包括食品公司。
总而言之,德州扒鸡虽是一家优秀的食品企业,但一个客观事实是:它并没有科技优势,也没有研发优势。
据招股书显示,它最大的优势是品牌优势。
扒鸡产品始创于1692年,曾被康熙御封“神州一奇”,素有“中华第一鸡”的美誉。
1982年,“德州”牌商标在原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2006年,“德州”牌商标被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委员会评为“中华老字号”。
同年,“德州扒鸡”被批准商标注册。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品牌优势应当为科技优势让路。老字号已然是老字号,但科技创新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