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 雷达财经

阿里为何首次减持这家宁波超市龙头?

2025/4/25 10:25:08 0人评论 84 次

阿里正加速退出传统实体零售。

出品/联商网

撰文/袁则

继出售银泰和高鑫零售之后,阿里巴巴在退出传统实体零售业务方面又有了新动向。

4月21日,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601116.SH,下称“三江购物”)发布公告,称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阿里泽泰”)根据自身商业安排需要,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1643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减持期间为2025年5月16日至2025年8月15日。

按照4月22日三江购物的收盘价11.81元/股计算,阿里泽泰拟减持三江购物的股份价值约在1.94亿元。

01

减持后阿里仍是第二大股东

三江购物也在公告中做出风险提示,一是本次减持计划实施,阿里泽泰将根据自身、市场及公司股价情况等情形决定是否实施,存在不确定性;二是阿里泽泰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本次减持计划的实施不会对公司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

自2016年大举投资三江购物以来,阿里系一直牢牢锁定第二大股东位置,市场亦持续期待双方在资产整合方面或能有所动作。但随着此次阿里系时隔9年首度公告减持股份,双方资产整合预期降温,未来更不排除进一步动作的可能。

减持后,阿里泽泰仍是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仍是三江购物第一大股东,持股35.42%,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陈念慈持有上海和安80%的股份,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数据来源:三江购物2023年年度报告

02

阿里加速退出传统实体零售

资料显示,阿里泽泰对三江购物的投资可追溯至2016年。

那一年,马云在云栖大会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称将通过数据和技术重构“人、货、场”,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围绕这一战略,阿里系开启了投资三江购物、推出盒马鲜生、私有化银泰商业等多个关键布局。作为业务转型关键一步,阿里系对“新零售”战略的投资不遗余力。

以投资三江购物为例,阿里泽泰通过非公开发行认购和协议转让两种方式,取得上市公司32%的股份,合计耗资19.6亿元,折合每股综合成本约11.19元。

在此后几年里,三江购物开始引入互联网思维和视角,借助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方面的成熟经验,推动公司加速实体与互联网的融合,实现公司业务战略升级。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打造新零售1.0门店、平台化运营线上业务、数字化管理食品安全、深入打造商品供应链、设立创新研发中心等方面的工作。三江购物通过三江云菜、淘鲜达,还接入各到家平台,实现了用一个线上中台、一套作业系统完成所有渠道线上业务的商品管理及履约操作。

门店合作方面,2017年1月18日,宁波盒马首店——甬江店开业,三江购物开始涉足盒马鲜生业务;此后,三江购物在宁波地区运营盒马鲜生门店,不断探索和推进新零售模式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21年,由三江购物运营的宁波盒马鲜生门店走出了“创新试点期”,经营效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2022年4月,三江购物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到,2021年,公司在新零售门店升级上已有成果,其中,由三江购物运营的宁波盒马鲜生门店已连续4个月实现盈利。

而阿里入股的9年时间,三江购物营收维持在40亿左右波动,利润和利润率也略有波动。但作为一个区域性零售商,考虑经济形势的影响,三江购物总体表现还算较稳定健康。

数据来源:三江购物历年财报

当然长期以来,阿里泽泰投资三江购物更多被视为战略投资,市场一直存在阿里系商超资产注入三江购物的预期。

彼时,业内有声音称,阿里正计划将旗下AI巨头旷视科技引入三江购物,打造“AI+零售”超级平台。据悉,旷视科技作为中国AI四小龙之一,其视觉识别、智能仓储技术若与三江购物的生鲜供应链深度融合,将彻底革新传统零售效率。不过,随着减持消息的传出,上述布局能否顺利落位为未可知。

对阿里而言,减持计划或许与其近年来持续优化自身投资组合、动态调整零售领域布局有关。

近两年,阿里在逐步退出部分传统实体零售业务,转而聚焦核心自营业务及AI大模型与海外市场拓展。而三江购物作为区域性商超,在阿里“大天猫”整合战略中的协同价值相较以往有所下降。尽管仍是三江购物的第二大股东,但从阿里的业务转向来看,曾经入股三江购物的新零售野心早已不在。

这并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退出传统零售板块的动作。

2024年12月17日,阿里将银泰100%的股权卖给了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财团。据公告,阿里就银泰出售的所得款项总额约为人民币74亿元(10亿美元)。

2025年1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子公司及New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123.5亿元人民币)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该项买卖协议已于2月27日在香港完成交割。

这两笔出售也让阿里拿到近197.5亿元现金流。

对阿里来说,剥离传统零售业务,首先可以回笼资金。

当下,阿里的战略优先级正在发生变化,先后出售银泰百货、高鑫零售被认为是阿里变卖非核心资产变现的良机,并可利用所得款项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发展并提升股东回报;同时,传统零售业务面临增长瓶颈,如大卖场业态受电商冲击、运营成本上升等,剥离可减轻业绩压力,优化财报表现,将资源集中于电商主业、云计算、AI等潜力板块,并可加速技术迭代。

而对从被剥离业务方来说,独立后可摆脱阿里战略调整影响,灵活制定发展策略,吸引新投资方带来资金与资源,助力业务创新与转型。

以大润发为例,被阿里收购后虽进行数字化升级,但行业下行压力仍大。德弘资本在投资众多企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对不同零售企业的成功模式有着深入了解。其投资可以帮助大润发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大润发的发展路径,有望助力其在复杂多变的零售市场中重焕生机。

而三江购物在阿里减持后,也能减少战略协同限制,依据自身区域市场特点,自主规划业务,如拓展本地供应链合作、优化门店布局等,提升运营自主性与效率。

03

三江购物深耕浙江区域市场

三江购物是浙江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创立于1995年。创始人陈念慈曾在宁波市政府财贸办公室任副主任。1994年,其接受组织调动去一家外资大型连锁企业帮助工作;次年,为开设社区平价超市,陈念慈离开外资公司,创立三江购物。秉持“用较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理念起步,主营社区平价超市业务。

2000年起,三江购物连续入选中国连锁零售业百强;2011年3月,三江购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与市场影响力。

在2024年6月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榜单中,三江购物俱乐部以41.58亿销售规模、209家门店(榜单数据)位列榜单87位。

三江购物坚持在浙江省内布局,重点在宁波地区拓展。作为省政府重点流通企业、宁波市应急保供商品基地,三江购物多年来始终坚持100%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积累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始终如一的诚信经营,使公司拥有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三江购物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三江购物已发展门店198家,高粘度的会员人数约94万人。

三江购物在经营上展现出多方面特色,在当地零售市场占据独特地位:

首先,三江购物精准聚焦社区。三江购物主要经营业态有社区店、盒马店和邻里店,牢牢锁定社区居民这一核心客群。门店选址贴近社区,多位于小区周边、菜市场附近等居民聚集之处,为居民日常购物提供极大便利,构建起“家门口的购物站”。

在品类上,三江购物生鲜经营优势显著。2018年起,三江购物全面从社区平价超市转型为生鲜平价超市,生鲜品类成为经营重点。生鲜商品被放置在门店醒目位置,强调“安全、新鲜、健康、实惠”的理念,全力打造“超市化菜场”;三江购物还通过生鲜加工中心、中央厨房提升即食、即热、即烹等预制类商品丰富度;在采购环节,与众多优质生鲜供应商紧密合作,从源头把控品质与新鲜度;在仓储配送方面,三江购物拥有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保障生鲜快速送达门店,减少损耗。

三江购物拥有丰富的自有品牌商品。这些商品经严格筛选后加贴“三江购物”品牌。相比同类知名产品,价格通常能便宜20%~30%,在保证质量通过严格双重监管的同时,赢得了用户口碑,也为自身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经过新零售阶段洗礼,三江购物全渠道融合发展也表现优秀。借助阿里的新零售理念与技术,三江购物线上平台不断优化升级,线下门店也融入数字化元素,如电子价签、自助收银等,提升购物体验。线上订单量在融合过程中实现成倍增长,实现全渠道销售,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购物方式的选择。

截至2024年9月,三江购物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9.71亿元,同比上升0.12%,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上升15.83%。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0.08亿元,同比上升3.24%,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333.05万元,同比上升154.77%(归母净利润的增长系报告期内政府补助增加以及费用减少所致)。

未来,三江购物有望凭借其在社区生鲜超市领域的深厚根基、独特的经营特色以及自主规划业务带来的灵活性,进一步深耕浙江区域市场,提升自身在当地零售市场的竞争力。

而阿里巴巴在剥离传统零售业务后,能够将更多资源和精力倾注于电商主业、云计算、AI大模型研发以及海外市场拓展等核心业务上,加快在这些高增长潜力领域的布局与发展步伐。阿里减持三江购物,是资本的退潮,更是新零售行业从狂热走向务实的标志。

二者未来走向值得行业持续关注,它们在各自新方向上的探索与实践,或会为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