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

孚能科技SGI评分又一次降至历史低点,低位徘徊的软包之王能否“翻身”?

据年报披露数据,孚能科技前五名客户销售额 16.4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 67.04%。一方面大客户比较集中,当主要客户或主要车型的生产计划受特定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时,将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公司为了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公司以较为优惠的价格深入合作留…

来源:和讯网

据最新和讯SGI指数评分,孚能科技今年一季度获得54分,评分再一次下滑至历史低位。

和讯SGI公司|孚能科技SGI评分又一次降至历史低点,低位徘徊的软包之王能否“翻身”?

孚能科技在和讯SGI指数榜单中一直表现不佳,评分多数时期徘徊在60分以下,今年一季度评分第三次降至历史低位,公司财务状况长期堪忧。

孚能科技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三元高镍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增收难增利,连续两年亏损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国补退坡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依旧实现大幅增长。根据中汽协发布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600617)汽车累计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量和装车量迅速提升。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群雄争霸”这种行业集中度高的格局。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稳居第一、第二,其余动力电池生产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孚能科技2021年国内装机量排名第七位,市场占有率1.69%,较上年排名第九略有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孚能科技被称为“软包电池第一股”,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市占率常年维持第一,但在封装的技术路线上,由于国内多年的方形以及圆柱技术的发展积累,导致软包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逐年退坡、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来源:孚能科技2021年年报

来源:孚能科技2021年年报

2021年,孚能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12.6%,创下历史新高;但公司亏损面进一步扩大,2021年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5亿元,归母扣非净利为-12.6亿元。

据年报披露,孚能科技收入较上年同期有大幅提升主要原因为:一是2020年度受疫情影响,公司收入较历年较低;公司本年实现对戴姆勒EVA2、MFA2平台车型的批量交付,及对广汽集团(601238)热销车型的供货。

和讯SGI公司|孚能科技SGI评分又一次降至历史低点,低位徘徊的软包之王能否“翻身”?

2022年一季度孚能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5.29亿元,同比增长317.09%,环比接近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38.5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下降52.68%。

对于营收与净利润分化,孚能科技给出七大理由,包括对客户出货量增加、动力电池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期间费用增加、研发投入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等多个方面。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拖累毛利和净利

和讯SGI公司|孚能科技SGI评分又一次降至历史低点,低位徘徊的软包之王能否“翻身”?

从上方图片可以看出,孚能科技近两年盈利能力直线下降。2021年末,三项指标均为负值,今年一季度有所回升。据年报披露原因:2021年度,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动力电池原材料需求上升,导致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材料成本增加,而由于电池销售价格调整存在滞后性,年内产品价格未能随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及时上调。

应收款项高企,存货余额较大

2021年期末,公司经营性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科目)合计净额18.3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52.49%。若回款情况不佳甚至无法收回以及应收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无法兑付,对公司业绩会有更大影响。孚能科技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为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因此,主要客户的信用和偿付能力的变化对公司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影响重大。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期末存货余额增加。2021年期末,公司按照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较期初增长3346.46万元。如公司未来生产过程中不良品增加,或者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可能导致存货积压,将导致公司存货跌价风险提高。

严重依赖大客户,处境较为尴尬

来源:孚能科技2021年年报

来源:孚能科技2021年年报

据年报披露数据,孚能科技前五名客户销售额 16.4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 67.04%。一方面大客户比较集中,当主要客户或主要车型的生产计划受特定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时,将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公司为了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公司以较为优惠的价格深入合作留住客户,这也成为销售毛利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研发投入高增,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公司今年一季度投入研发费用1.91亿元,同比增长66%,研发费用率超过12%。公司研发团队持续与动力电池国际科研院所、顶尖专家开展研发合作,包括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巴斯夫等。2021年,公司新增4项核心技术,分别为“330wh/kg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技术”、“高比能快充锂离子电池技术”、“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及“800V高电压动力电池技术”,均已进入中试阶段。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