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主编推荐

上市一月仍破发,水滴公司仍存三大短板

近三年来,水滴公司越来越依赖外部购买流量,这是外界对水滴公司质疑最多的一个方面。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第三方流量渠道占首单保单来源比例分别为1.9%、34.8%和44.9%。

来源:中访网

上市一个多月后,水滴公司仍没有走出破发窘境。归结起来,水滴公司仍然存在品牌、流量、盈利能力方面的短板。尤其是互联网保险领域的“价格战”,或长久制约水滴公司的盈利能力。

IPO放大“公益导流”模式弊端

近日,多方传闻蚂蚁集团旗下“相互宝”业务即将宣布关停,虽然最后企业官方辟谣,但也引起对网络互助及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再度争议。

此前水滴公司成功赴美上市,成为国内保险科技第一股。但是水滴公司上市即巅峰,至今仍处于破发状态。随着成功上市,大众对水滴平台的质疑再次多起来。在微博平台上,网友对水滴公司上市的吐槽:

“你以为在做公益,其实它在赚钱!”、“说实话,我就知道个水滴筹,还以为纯粹是个公益组织。”、“ 初心也许是好的,可是做着做着就变了”、“那为什么拿公益当广告,拿公益当做主业务的引流?是不是消费人们的善心!”

创立初期,水滴公司主要依靠其旗下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水滴互助”、“水滴筹”业务为保险业务导流,因此大众几乎都存在对水滴公司的公益平台认知。但在上市之前,水滴公司关闭了水滴互助业务。上市时,水滴公司又公开强调公司非公益性质,在招股书中提到水滴筹平台的次数也很少,大概率是有意淡化水滴筹的影响力。

即使如此,水滴公司也没能避免争议。上市之后,网友因此产生的“逆反”心理或根本性改变对水滴公司的口碑,或对其品牌造成长远伤害。

严重依赖外部购买流量,IPO融到的4亿美金也烧了几年?

近三年来,水滴公司越来越依赖外部购买流量,这是外界对水滴公司质疑最多的一个方面。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第三方流量渠道占首单保单来源比例分别为1.9%、34.8%和44.9%。

依赖外部流量直接结果就是高额的营销费用。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水滴公司实现营收2.38亿元、15.11亿元、30.28亿元,同期销售和营销费用就高达1.85亿元、10.56亿元、21.31亿元。到2020年,水滴的营销费用占比为70.4%。

间接结果是巨额亏损。2018-2020年,水滴公司亏损额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6.64亿元。以这样不断增长的亏损额度来看,水滴公司上市融到的4亿美元,也不够水滴公司“烧”几年。

互联网薄利模式制约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短板方面,水滴公司的流量严重依赖外部采购是一大原因,互联网保险的“价格战”是另一大原因。

我国互联网行业本就有初期依靠低价吸引顾客的传统,互联网保险初期也如出一辙。到目前为止,包括水滴在内的互联网保险大量存在“1元买保险”的特价活动,大众也普遍认为互联网保险产品价格大大低于传统保险产品。虽然水滴公司更多做的是中介业务,但这种“价格战”也大大压缩了其盈利空间,毕竟保险公司赚得少给平台返的自然也就少了。

在互联网保险这一赛道,除了水滴等新兴玩家外,国寿平安等传统保险巨头都在积极布局,其中中国平安等巨头还是深度参与者并有自己的平台。整体来说,这些巨头的综合实力要大大优于水滴公司等互联网保险平台。

对于这些巨头来说,传统线下业务利润率更高,占其营收比例更高。互联网保险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暂时不需要太注重其盈利需求。因此,互联网保险领域的“价格战”大概率还将持续数年,这将大大限制水滴公司未来数年的盈利能力。

在钱“烧”完之前,如果水滴公司不能快速提升盈利能力,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即使在上市之初,水滴公司还可以强调成长性,不需要盈利。但这种以亏损换取市场的模式并非长久之计,水滴公司未来将面临越来越重的盈利压力。水滴公司此前数轮融资引入的机构投资者,都需要在合理时间内退出。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