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当前位置: 首页 >汽车

或涉及超3000万辆汽车,华为与大众达成汽车领域最大专利许可协议

对于此次和大众达成的协议,华为内部人士表示:“这只是4G专利授权,并没有其他深入合作。”

华为

来源:亿欧网

作者:苑晶铭

7月7日,华为宣布已与大众汽车集团的一个供应商达成专利许可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这是华为当前在汽车领域达成的最大许可协议。

协议包括华为4G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涵盖装有无线连接功能的大众汽车。华为预计,根据目前签署的所有汽车领域专利许可协议,超过3000万辆汽车将获得其专利许可。

对于此次和大众达成的协议,华为内部人士表示:“这只是4G专利授权,并没有其他深入合作。”

7月7日,华为还与上汽大众联合发布“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解决方案。此次合作为同类方案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首个规模应用。相关方案可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制造行业场景。

华为可以提供从L1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到L3通信库、编译器、集群管理、专业服务等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加速自动驾驶研发、航空航天模拟训练,为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

上汽大众由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经营。上汽集团是大众汽车集团重要的合作伙伴,早在2018年12月,华为就与上汽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30日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针对“与华为自动驾驶”合作称,上汽集团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陈虹表示,华为为上汽集团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就好比华为成了“灵魂”,上汽集团成了“躯体”。上汽集团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集团内部人士表示,除了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上汽集团和华为的合作依然有巨大的共赢空间。事实也确实如此,陈虹也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上汽集团和华为在5G方面有很多合作,在互联生态方面也有很多合作。

对此,华为方面回应称,Huawei Insida模式目前只是三家,华为不可能也没有精力与所有车企合作Huawei Insida模式,更多车企采用的是零部件解决方案。Huawei Inside是将动力系统、电子架构系统以及智能驾驶模块等核心部件功能进行一站式打包的解决方案。 

4月21日,北汽新能源就和华为发布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新车搭载了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和智能交互。

一直以来,华为一直强调自身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定位,即不造车,只做ICT(信息通信技术)供应商。此前,华为ADS首席架构师、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菁曾表示,传统车厂倾向于认为车是未来的主体,以此为基础试图把计算机嵌入进去,但是华为的看法不一样,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也就是汽车计算机化。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三电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构成整车制造的核心,而这些电动化、智能化以及网联化的技术正是目前Huawei Inside模式所全面涵盖的。华为虽不造车,但提供的系列ICT技术却是整个造车产业链里最核心的环节。

实际上,近些年,华为长期致力于汽车关联产品的研发,且华为和车企的合作也并不在少数。

2009年,华为开始开发车载模块;2013年,华为成立车联网业务部,并推出车载模块ME909T,开始布局车联网领域;2018年,在三亚的年度战略会议上,华为高层做出决策: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2020年,华为和一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赛力斯等18家车企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

截止2021年3月份,以“汽车、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剔除和汽车无关的,华为名下共有357条专利。其中,自动驾驶相关专利137件、雷达相关专利60件、电动汽车相关专利96件,充电相关专利30件。


已有0人点赞
财经评论(0)
查看评论
 

沟通、交流、进读者群、寻求授权,请加雷达学妹(微信:leidaxuemei),线索、爆料,请发送至邮箱:leidacj@163.com。更多精彩:欢迎扫码关注雷达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