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讯网
全世界都在闹“芯荒”!从手机、电视、电脑、汽车等行业,到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领域,无一不在受“工业粮食”芯片短缺的困扰。
芯片短缺 影响不断蔓延
去年年底以来,汽车制造商密集传来因芯片短缺被迫停产的消息,目前已有大众、福特、现代、起亚、奔驰、日产、本田、蔚来等车企纷纷表示面临芯片荒,其中部分企业削减销量,甚至被迫停产。
据媒体报道,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将暂时关闭生产雪佛兰科迈罗、凯迪拉克CT4和CT5的密歇根州兰辛的工厂,预计今年4月份之前不会重新开工;仅隔一天,福特汽车宣布俄亥俄州一家商用车工厂停产,并削减卡车工厂的产量。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其全球最大工厂目前有9.3万辆高尔夫车型订单正面临芯片持续短缺的挑战;现代、起亚也表示仅剩2至6周的库存,当这些库存用完时或将在4月中断生产。
其实,缺少芯片的不仅仅是国外厂商,中国车企也在面临停产的威胁,3月26日,蔚来汽车表示临时停产5个工作日,停产原因同样为芯片供应短缺。
专业人士分析称,全球芯片短缺和相关停产,预计将导致减少约21.6万辆汽车,相当于减少了20亿美元的利润。
目前,由芯片短缺引起的连锁反应已经从汽车业蔓延到手机、相机等行业。苹果公司表示,部分新款高端iPhone的销售受到零部件短缺的限制;三星方面也同样被曝出屏幕驱动芯片紧张。
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称,今年芯片缺货,不是缺,而是极缺,不敢承诺今年手机会不缺货。
此外,受DAC和ADC芯片的生产瘫痪影响,索尼宣布不再订购RX0 II紧凑型相机,Alpha 6100系统相机也有交付延迟,佳能、尼康也到影响,预计至少六个月才能恢复生产。
芯片短缺将影响到整个电子及周边行业,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机、雷达、仪器、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VR、无人机、机器人、LED等大大小小数十个行业以及行业中上万家企业。
芯片短缺“三宗罪”
“芯荒”已成为目前全球各行业真实状态的写照。
对于目前芯片产能不足、产品断供等状况,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三方面引起的:
第一个是突发的天灾,比如美国德州的暴雪、日本福岛县地震及半导体工厂火灾、东南亚工厂封闭、法国工厂频繁罢工、还有疫情封锁导致的电脑、手机、游戏机大卖等,都让全球芯片产能短缺情况恐进一步恶化;
第二个是芯片产能无法快速扩大,无论是台积电、高通还是苹果,都没法快速扩大芯片产线。因为芯片制造需要的每个工序每个环节都得有全球仅有几个公司能生产的高端设备、得有具备超高技能水平的工程师参与生产、得有数十亿美元资金的投入,根本没办法短时间实现产能扩充;
第三个是外部打压和科技发展,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商务部打压“中芯国际”等中国科技企业,拉入黑名单等。除此之外,5G的加速普及也意外使得芯片缺货问题加剧,无论新一代5G手机、5G基地站及核心网等设备、5G路由器等设备、物联网(IoT)装置等,都在增加对半导体的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8056亿元,同比增长15%;进口总额为24207亿元,同比增长14.8%。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珂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所需芯片又大量依赖进口,芯片缺货对国内电子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组数据显示,国内如今已占据全球15%得芯片市场,预计在十年后,将提高到24%。对于我国而言,获得足够多的芯片市场份额就意味着受外国限制更少,是意义重大的。
目前,除中芯国际外,阿里巴巴也成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自主研发的玄铁910芯片已经可以被应用到5G、人工智能等众多的领域;3月26日,百度昆仑芯片业务已完成了独立融资协议签署,且昆仑芯片部门估值已超过130亿,据悉,百度昆仑芯片是百度自主研发的云端AI通用芯片。
随着被美政府打压,中国已经逐渐意识到科技受制于人的痛楚,如今,国内科技独角兽企业越来越多,再乘上本次全球芯片断供的风浪,打破现在固有的格局,中国必将奋起直追,后来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