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9月4日,趣致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海通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贝多财经了解到,趣致集团的上市之旅早在2018年便启程了,但历经五年、更换三家保荐机构,该公司至今仍未实现上市。
此前的2018年2月22日,趣致集团与申万宏源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开启辅导后,申万宏源证券曾多次报送辅导工作进展报告。但在历经两年的辅导后,二者于2020年6月签订《终止协议》,一致同意终止辅导工作。
而在2020年6月24日,趣致集团与中金公司达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之辅导协议,计划改道冲刺上交所。但2021年7月,因趣致集团拟调整上市计划,中金公司对趣致集团的辅导工作宣告终止。
目前,趣致集团的主要经营主体为上海趣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本为8695.5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殷珏辉,股东包括Qunabox Group Hongkong Limited、赛富创业投资和赛富股权投资。
趣致集团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以智能终端作为触点,通过提供创新、有趣及沉浸式产品体验,接触及连接消费者与快消品品牌。
具体来看,趣致集团以其在线平台“趣拿”为基点,消费者在APP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获取二维码,再到线下终端体验机上凭所获二维码免费领取自己感兴趣的新产品,完成线上到线下(OMO)的体验过程。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按2022年收入计,趣致集团是国内排名第三的快消品AIoT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按2020年至2022年AIoT营销解决方案收入增长计,趣致集团在前十大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年复合增长率为18.6%。
截至2023年6月30日,趣致集团共在全国22个城市运营6018台体验式智能终端,向377名品牌客户提供了约1400个SKU的快消品营销解决方案,包括饮料、食品及日用品行业中国前100新兴品牌中77个新兴品牌的产品。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趣致集团的营收分别为3.65亿元、5.02亿元和5.54亿元,年内利润分别约为-1.12亿元、-1.39亿元和-1.16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961.6万元、5232.3万元和7816.3万元。
进入2023年后,趣致集团的业绩水平持续增长。该公司于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为3.64亿元,同比增长113.62%;期内利润6539.0万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扣非后净利润为5394.9万元,两项指标均较2022年同期实现了扭亏为盈。
业绩向好的同时,趣致集团的用户基础也得以巩固。截至2023年6月30日,该公司的注册用户人数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768.1万名增长至4579.5万名,活跃用户也由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约1917万名增长至约2017万名。
需要指出的是,趣致集团的毛利水平存在一定波动。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分别实现毛利2.41亿元、3.45亿元、3.35亿元和1.9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6.0%、68.8%、60.4%和53.4%,整体呈下降态势。
对此,趣致集团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2021年毛利率的增加得益于AIoT营销解决方案及智能零售业务的扩张,而进入2022年后,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其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整体波动具有合理性。
布局快消品AIoT营销市场,趣致集团在销售与分销方面的投入自然不遗余力。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17亿元、1.89亿元和1.67亿元,占比稳定在三成以上。2023上半年,该公司的销售费用为9526.2万元,同比增长25.39%。
不过,趣致集团截至目前并未开发出任何自有品牌,仅运营OMO快消品集合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如果该公司的品牌客户减少在营销上的支出,或者选择自主开发自身商业能力,都将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一家与人工智能挂钩的企业,趣致集团对于研发的投入却在不断缩减。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777.5万元、5901.0万元、3011.3万元和2730.7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6%、11.7%、5.4%和7.5%,连年走低。
不过,趣致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其计划持续投资于IoT、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优化该公司的技术基础设施,从而提升交互营销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扩大用户群,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