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个大背景,车企们不应该为侥幸“躲”过3.15点名而庆幸,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做好产品和服务,让自身品牌和产品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真正进入“安全区”。
可以确定的是,蔚来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头部车企,想要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战场上维持住现在这一优势地位,依然需要经历激烈的竞争,这考验着它的研发能力、产品节奏、品牌维护等综合实力。
无论从车型实力和资金储备,还是FF自身的品牌力来看,FF 91即使在今年第三季度可以实现量产上市,想要让消费者为FF 91买单,或许是困难的。而对于贾跃亭而言,FF 91能否如约上市,是其“造车梦”是否会窒息的关键因素。
现在来看,无论是特斯拉、威马这样的新能源车企、还是奔驰、丰田这样的老牌车企,都有过把召回责任“甩锅”给相关供应商的事实。车企为何在召回中习惯把责任“甩锅”给供应商?对于召回,车企和供应商谁的责任更大?
就目前而言,要判断华为和欧拉通过旧车型给新车型“让路”的效果如何,还要等到问界M5和闪电猫等车型真正量产交付后。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和欧拉凭借新车型想要换来更多的销量,则是挑战重重,而这其中就需要解决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虽然现实已是如此,但FF的造车之路依然要走下去,因为只有真正造出车、卖出车,或许才能挽回一些公众及行业对其的信任。也只有这样,贾跃亭的“造车梦”才不会就此“窒息”。